郑和的远洋船队,如何借助传统食疗,避开了肆虐欧洲的坏血病?
为何郑和下西洋的船员们避开了坏血病?
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率领的庞大远洋船队曾经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走访了几百个国家,每次航行的时间都长达两至三年,海员的人数多达两万余人。
但是中国古代的船队却从来没有船员患上坏血病的记载,而在大航海时代,那些欧洲的航海家和水手们始终都被坏血病所困扰。
当时如果在大海上得了坏血病,可以说是无药可治,就等于宣判了死刑,严重的时候会有超过50%的船员,因为坏血病而无法回到起航时的港口。
14世纪时期,北非丹尼尔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他的《游记》里曾提到过,往来于印度洋的中国船只里,其船员常在木盆里载种蔬菜、生姜等食物提供日常食用。
同时从明代的有关史料中了解到,当时在中国远洋船队的食谱里包括了天然的饮料—绿茶,还有用黄豆和绿豆制作的豆芽,并在船舱里栽种蔬菜以淡水进行养殖,同时还蓄养家畜和家禽。
当时就是以此类方法来保证众人日常的膳食营养,那些中国船员们正是食用了各种富含维生素和抗坏血酸的蔬菜瓜果,才神奇地避免了坏血病的威胁,这是中国传统饮食结构和综合营养功能的生动体现。
古代有句俗语:“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中医理论认为姜是助阳之品,有着活血祛寒,通经络,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
民间还有很多食用生姜保健的谚语,例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这些谚语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
补气血、通经络是保证身体健康的最基本原则。
中国传统的食疗知识都是在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起来的,能够符合并满足我们养生健身的总体营养需要,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可现在的人和古代的人相比,生存环境和条件都已经完全不同。
古人的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规律,我们现代人是做不到了;古代没有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我们也享受不到了;古人们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现代人都用各种各样的发明给简化了。
更让古人没想到的是现代人食物的丰富,各种工业化生产出的食物、各种反季节的食物、各种冰镇的食品饮料,都不分季节和区域地常年大量供应。
我们改变不了外部的环境和变化,但可以改变自己。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身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不变应万变,按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去选择该吃的食物,去选择有利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里,保持着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