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本味——食疗篇(五)
肚包鸡是一道传统粤菜,主要食材是猪肚和鸡。传统菜的中医食疗解读---肚包鸡
猪肚非常适合补益脾胃,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补虚,脾胃。猪肚的作用方向是补益,作用地点在脾胃。身体虚弱的人,有脾胃虚证的人用猪肚来调理再合适不过。
猪肚中的粘液可以滋补胃的阴液,和滋阴润燥的荸荠搭配,更加凸显这个作用。这正是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君臣”思路。一君一臣,同性同味,一同去做一件事,可以达到不止加倍的效果。
炖猪肚时一般要撒些白胡椒粉,体质虚寒又想要补益脾胃的人可以适量多加一些白胡椒。猪肚味甘,白胡椒味辛,白胡椒既能帮助消化猪肚,又能温胃散寒,一君一佐,在烹饪中就已达到相对平衡,降低了食材偏性,更好吃,身体也会更舒服。
鸡肉性热,补益心、心包气血,鸡和猪肚一起炖有补脾补心的作用,非常适合脾胃虚、心气虚的人,尤其适合产后虚弱的人食用。有的人不喜欢猪肚的味道,把猪肚和鸡一起炖煮,你会发现鸡的味更强势些,猪肚变得香而不腻,不好的味道似乎也被忽略了。鸡的咸鲜搭配猪肚的甘淡,一阳一阴,一温一凉,不仅味道融合恰到好处,而且使整道菜的补益位置不只停留在脾胃,更走向心。
肚包鸡,正是粤菜中的经典。正如厚朴提倡的“回归传统,亲近自然”,一道菜之所以能流传几百年甚至更久,说明经过时间的验证,它是好吃并且有效的。为什么如此有效?因为它符合人体气机和神机的变化规律。中医方剂正是这样产生和演变的,这也是厚朴开具食疗方的原则。不需要创新,只用经典传统的菜式;不需要山珍海味,只用最常见的食材。只要诊断对了,吃到身体真正需要的东西,就能达到食疗的目的。
肚包鸡的食材细究起来非常讲究。鸡要选半年到十个月大的散养鸡,这时的鸡刚刚开始下蛋,补益效果最好。猪肚太嫩太老都不好,一年到一年半的猪的猪肚最佳。这道菜的成败大半取决于食材的初加工:清洗。鲜猪肚翻出内面,用小刀或剪子去筋膜、肥油,用食用油,盐,花椒30粒,生淀粉,米醋反复搓洗十分钟,温水冲净,重新配料,再洗一遍。猪肚的里外两面都要洗净,洗至表面的粘液明显减少即可。这些粘液和筋膜肥油去掉后,腥臭味就被去除了。
鸡清空内脏,洗净,整只冷水下锅,撇去浮沫,沫出透后,捞出温水洗净,整只塞进猪肚中,猪肚口用线缝上或用竹签别上,另起大砂锅,放入包好的猪肚和鸡,加凉水没过约3厘米,加料酒,葱、姜、花椒用料包包好投入锅中,开大火,撇去浮沫,大火煮开后,改文火炖煮。文火是汤微开微不开,也有人说像虾须沸,蟹眼沸。不时地用一支竹签或筷子在猪肚上扎眼放气,整个过程放气两道三次。文火炖煮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炖至用筷子可以轻松扎透猪肚,即可关火。因已炖至酥烂,可以用勺子直接挖着吃,也可以捞出改刀,盛碗服食。不要贪多,一小碗最适宜。
猪肚粘液丰富,胃阴不足的人吃了可以得到滋补,如果脾胃痰多,吃完饭总要嗽上几口痰,吐出几口粘液才舒服,这类人就要忌口猪肚了。不仅不能吃猪肚,甜食,水果,乳制品也要忌口。另外,鸡温补心气,如果舌尖红,心火亢奋,或者发着烧,那么也不适合吃这道菜。了解食材,了解身体状态,才能吃的对,才可称为“食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