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传承至今的食疗究竟有什么秘密?

文 / 国医无双AT北中医
2019-02-08 06:41


药补不如食补,传承至今的食疗究竟有什么秘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人们就通过饮食的方式来养生。食疗就是饮食疗法的简称,是通过利用饮食的适当调整来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抗衰延年等目的。

药补不如食补,传承至今的食疗究竟有什么秘密?

其实,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食疗的重要作用。食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700多年前的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黄帝内经》中有“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治病原则。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药补不如食补,传承至今的食疗究竟有什么秘密?

食疗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食物经过一定的烹饪调制,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另一种是配入适当药物,通过加工处理而赋予食物的形式。

药补不如食补,传承至今的食疗究竟有什么秘密?

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书中就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

药补不如食补,传承至今的食疗究竟有什么秘密?

东汉名医张仲景治疗外感病时服桂枝汤后要“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可见其对饮食养生及其辅助治疗作用的重视。到了隋唐时期,就有了很多食疗专著问世,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专论食治,他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此后《食疗本草》、《食性本草》等专著都系统记载了一些食物药及药膳方。

药补不如食补,传承至今的食疗究竟有什么秘密?

宋代的《圣济总录》中专设食治一门,介绍各种疾病的食疗方法。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一书,继承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对健康人的饮食做了很多的论述,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药补不如食补,传承至今的食疗究竟有什么秘密?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此外,卢和的《食物本草》、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及费伯雄的《费氏食养三种》等著作的出现,使食疗养生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中华食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食疗文化在现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仍不失光彩,对现代人来说仍然是一门必修课。拥有一定的食疗文化修养,对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