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手足口病规范防治宣贯项目启动

文 / 光明网
2018-06-12 10:44
河南省手足口病规范防治宣贯项目启动

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和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主办,河南省儿童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共同协办的“手足口诊疗指南2018版专家解读暨手足口病规范防治宣贯项目启动会(河南站)”在郑州召开。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我省自4月起就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手足口病患儿的就诊数量明显增多。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5 岁以下儿童多发,传染性很强,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我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每年平均报告病例数约10万例,重症病例为1100例,给公共卫生带来非常严峻的挑战,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和安全。

本次会议围绕“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解读”为主题,启动了全省手足口病规范防治宣贯工作,旨在进一步规范我省手足口病的诊断方案、临床用药及救治工作。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钮正春副处长表示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一直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希望参会的业务骨干充分理解国家卫健委相关政策和规范,承担单位、科室、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手足口病防治的责任;充分掌握新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要点,在实际诊疗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积极做好区域宣贯工作,充分带动区域救治水平。

在会议上,河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沈照波教授就《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要点进行了解读,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对于3岁以下、发病在3天内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包括是否出现持续高热、精神状态差、易惊、抽搐、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冰凉,还要注意孩子的呼吸和心率是否明显加快或减慢,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救治机会。目前手足口病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肠道病毒属于RNA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有研究显示,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可有一定疗效,若使用利巴韦林需要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抗DNA病毒药物治疗。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救治过程中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机。河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芳教授就手足口病临床救治实践要点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分享。参会专家就手足口病救治工作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