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就是缺铁、缺蛋白?未必!好多营养素都可有关

文 / 李园园营养配餐
2017-07-04 17:04

文/李园园营养师

生活中经常听说因为缺铁、缺蛋白等造成的贫血,但事实上贫血的种类非常多,与之相关系的营养素可能是一种或几种。如果日常出现贫血的情况,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 并在医师或职业营养师的指导下补充。下面跟大家一起数数与贫血有关的营养素,看了您就知道有几多了:

蛋白质:是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缺乏易患贫血。这是贫血因素中比较常见的一个宏量营养素。

维生素A: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可在肠道内与铁络合,保持较高的溶解度,防止抑制铁吸收的因素,如草酸、植酸、多酚等对铁的不利作用。

C:促进铁的吸收,此外还能将无活性的叶酸还原为有活性的四氢叶酸,防止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早产儿出生时,血浆和组织中维生素E水平很低,而且消化器官不成熟,多有维生素E的吸收障碍,往往容易出现溶血性贫血,肌肉注射维生素E可以改善症状。

B1是婴儿期和儿童期的一种罕见疾病,特点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并伴有感觉神经性耳聋和糖尿病,也可能出现心脏异常和眼底萎缩,与细胞内硫胺素缺乏状态和硫胺素焦磷酸化损伤有关。

B2:缺乏会在小肠产生粘膜过激反应,小肠绒毛数量减少而长度增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转运速度增加,这些形态学变化影响到肠道内铁的吸收,进而引起继发性铁营养不良,引起继发性贫血。

B6血红素卟啉前体的合成都离不开B6,缺乏会发生小细胞性贫血。另外,B6摄入不足还会损害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机制。

叶酸:叶酸缺乏,DNA合成受阻,导致红细胞成熟受阻,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大部分在骨髓内成熟前就被破坏,而造成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贫血。

B12促进无活性的叶酸还原为有活性的四氢叶酸,并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利于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若B12缺乏则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受阻,将引起巨幼红细胞血症。

铁:与血红蛋白的形成密切相关,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这在女性和婴幼儿、青少年的贫血中是比较多见的。

钙:缺乏,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一方面含钙丰富可减少部分草酸、植酸对铁吸收的影响,促进铁的吸收;另一方面钙是血液凝固所必须的凝血因子,能够立即止血,防止血液的流失与浪费。

铜:能够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缺铜会产生寿命短的异常红细胞;缺铜引起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使铁不能与原卟啉合成血红素,导致贫血。

不过有几个相反的维生素,例如维生素K过量的时候反而造成婴儿溶血性贫血,缺乏的时候出现凝血障碍和出血;长期补充大剂量的锌,也可发生其他慢性疾病,包括贫血等。

所以,要预防贫血的发生,就跟要“维持良好的免疫力”“保持好的皮肤状态”等一样,膳食均衡合理是最起码的要求。为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早已给大家一个平衡膳食的参考,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平衡膳食宝塔”。可以说这是保持膳食均衡合理、保证营养素供应的最好的“捷径”,如下图请大家参考。

说明:文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不做商业用途,有版权争议请与本人联系。如果受用,欢迎您转发分享,或许能帮到更多朋友。其他商业转载请联系,谢谢。

有任何声音都欢迎您后台畅所欲言喔~

微博:@李园园营养师 公众号:园味下午茶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语音提问:分答搜“李园园营养师“

欢迎订阅,收获更多说得清楚、

讲得明白的营养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