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植物营养理论与施肥技术进入创新时代

文 / 中国农科新闻网
2020-10-31 09:24

“我国当前肥料种类和施肥目的已经超出经典植物营养的范畴。如何通过栽培措施补充植物体内的健康元素,提高农产品健康质量,是植物营养研究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这是本报10月27日,从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于北京召开的植物营养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学术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

研讨会会场

左上:朱兆良 右上:白由路

左下:赵秉强 右下:徐明岗

我国著名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兆良表示,肥料被称为"粮食"的"粮食",施肥是增加农作物单产的重要措施,但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植物营养理论与施肥技术的应用也应随农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总的原则是理论与技术可以深奥,但应用力求简单,便于指导农业生产。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在会上提出了 “健康营养理论”概念,他说自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提出矿质营养学说以来,人们对植物营养元素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而理论研究主要是针对植物本身营养生长发育。但随着公众对健康水平期望值的提高,人们开始注意到通过食用植物中富含某种元素的方法来获得人体健康,由此,健康元素进入公众视野。施肥已经从传统的满足植物营养需求拓展到满足人体和动物特殊需要。这将预示着未来富含某种健康元素的肥料会更有竞争力与发展空间。

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9.2%,比2017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所研究员赵秉强认为,肥料利用率提高表明:一是科学施肥用药理念深入人心;二是节肥节药技术大面积推广;三是绿色高效产品加快应用。通过“肥料营养功能、根系吸收功能、土壤环境功能”的系统改善,实现对“肥料-作物-土壤”系统的综合调控,能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真正推动化肥产业技术升级,促进农业实现绿色增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徐明岗根据他所在团队长达30年的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定位试验结果,提出肥料利用率也可以是健康土壤指标之一,地力综合指数每提升0.1个单位,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就可提升8%~10%,“因此,通过地力地升来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可行途径。

第一排:周卫 周建斌 徐芳森

第二排:王火焰 米国华胡红青

第三排:田霄鸿 李东坡 杜昌文

“根际施肥大家都觉得好,但往往造成烧苗烧根,东北基本上都是机械化种植,加快研究一次性根际施肥技术与装备迫在眉睫。“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李东坡研究员表示,他说减肥肯定减产,规模种植户比散户用肥量亩高出至少5%左右。如何减肥还能增产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田霄鸿表示,用发展的观点对植物营养经典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与更新十分必要。好肥料不等于好效果,品种、温度、水分、养分是一个综合的因素。“新型肥料发展如雨后春笋,但推广应用技术与装备的创新远远落后产品研发。”

中国农科院区划所研究员周卫、中国农大教授米国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王火焰、华中农大教授徐芳森、胡红青、中科院南土所研究员杜昌文等代表先后发言,大家在研讨交流中表示,植物营养学发展今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通过集思广益,从创新研究理论、目的、观念、手段等角度,探讨拓展植物营养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及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发展,是完全符合植物营养学发展之需求,也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之需要。

来自山东省农科院、山西农科院、四川大学等单位专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