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11种癌症,应该吃什么?医生:多吃这2种食物,少吃这1种食物

文 / 南方健康
2019-05-02 02:00
避免11种癌症,应该吃什么?医生:多吃这2种食物,少吃这1种食物

大众普遍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人得了癌症,肯定是因为基因不好或运气差。但医生指出多达四成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饮食在降低或增加患病风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医生表示菜和水果是公认的可以降低癌症风险的食物。如果跟你说培根、快餐和含糖饮料恰恰相反,你可能也不会感到震惊。但是你怎么能确定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呢?

避免11种癌症,应该吃什么?医生:多吃这2种食物,少吃这1种食物

提倡选择的食物

医生建议你应该吃均衡多样的饮食减少加工类食物的摄入。不仅如此,还要明确一些与某些癌症风险相关的特定的食物,尤其是:

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如全麦、黑麦、玉米、大麦和燕麦)。

研究发现,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经常吃这些食物会有帮助预防结直肠癌及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癌症。除了降低患癌症的风险,这些食物还可以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并帮助控制体重。而且,不同的颜色的蔬菜含有不同类型的营养素和抗氧化剂。在选择时,也要注意结合蔬菜的品种

避免11种癌症,应该吃什么?医生:多吃这2种食物,少吃这1种食物

西蓝花 癌症 胡萝卜 蔬菜 大豆

奶制品

研究人员发现,有证据表明乳制品可以降低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

避免食用的食物

某些食物应该限量食用或完全避免食用。

比如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红肉包括所有种类的牛肉,以及小牛肉、猪肉、羊肉和山羊等。加工肉类是指腌制、发酵或熏制的肉类,如腊肠、培根、香肠或热狗。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避免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可以降低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过去 10 年里一直在上升,尤其是在三四十岁的人当中。

避免11种癌症,应该吃什么?医生:多吃这2种食物,少吃这1种食物

西蓝花 癌症 胡萝卜 蔬菜 大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尚不清楚,肥胖人数不断增长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发病率上升可能不能完全归因于肥胖人数的增加,饮食等其他因素也可能起作用。

为了降低你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指南建议,如果没办法拒绝吃红肉,尽量坚持每周吃三份以下的红肉,尽可能避免食用加工肉类

酒 精

对于那些喜欢规律睡前小酌的人来说,有个坏消息就是酒精,即使是适量的酒精也会导致多种癌症的高发。

医生表示大量饮酒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这一点毫无争议。

避免11种癌症,应该吃什么?医生:多吃这2种食物,少吃这1种食物

西蓝花 癌症 胡萝卜 蔬菜 大豆

研究发现饮酒与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以及绝经前后乳腺有关。每天喝两杯或两杯以上会增加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喝三杯或三杯以上会导致胃癌和肝癌的风险增加。

如果你的目标是预防癌症,最好就不要喝酒。但医生表示,如果你一定要喝酒,那就每天饮酒不要超过一杯

快餐、高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

医生将快餐和加工食品定义为高糖、高淀粉和高脂肪的食品。

避免11种癌症,应该吃什么?医生:多吃这2种食物,少吃这1种食物

西蓝花 癌症 胡萝卜 蔬菜 大豆

人们应该避免经常吃这些食物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会导致体重增加。含糖饮料也是如此。

其他防癌小贴士

根据指南建议,控制体重是预防癌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超重或肥胖的风险会提高:

  1. ▲绝经后乳腺癌;
  2. ▲卵巢癌;
  3. ▲子宫内膜癌;
  4. ▲口腔癌;
  5. ▲喉咽癌;
  6. ▲食道癌;
  7. ▲胃癌;
  8. ▲胰腺癌;
  9. ▲胆囊癌;
  10. ▲肝癌;
  11. ▲肾癌。
避免11种癌症,应该吃什么?医生:多吃这2种食物,少吃这1种食物

西蓝花 癌症 胡萝卜 蔬菜 大豆

因为肥胖是很多癌症的危险因素,所以防止不必要的体重增加是很重要的。这意味着遵循营养和合理的饮食。

为了减肥或保持健康的体重,选择一种你能够长期坚持的健康饮食模式

最重要的是问问自己,你能否一直这样下去?因为如果你不能,它就不能帮助你长期减肥和保持体重。

你的饮食计划里不应该包括很多不寻常的食物,不寻常的习惯,或不寻常的饮食时间和摄入量。这些计划坚持下去需要毅力。定期锻炼也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避免11种癌症,应该吃什么?医生:多吃这2种食物,少吃这1种食物

西蓝花 癌症 胡萝卜 蔬菜 大豆

这不仅是因为它能帮助你保持健康的体重。研究人员还发现,定期锻炼本身就能降低结肠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理想情况下,最好每周进行至少 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或者75~150 分钟的剧烈的体育活动,视个人的情况选择。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避免11种癌症,应该吃什么?医生:多吃这2种食物,少吃这1种食物

#预习你的60岁##清风计划##我要上头条# #真相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