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现什么症状算食物过敏?过敏后怎么吃,如何最大程度避免

文 / 一日五餐辅食
2019-03-16 09:01

在我国,多数人对食物过敏的认知度很低。如果有人说自己孩子对什么食物有过敏,不能吃,往往会引起周围人的不理解。很多人觉得过敏这事儿挺神奇,说都是吃食,吃一口能怎么着啊?有人会觉得“这孩子真矫情,别人的孩子都能吃,就他那么娇气”?“就算有点不舒服,多吃几次不就适应了”?甚至会有人起哄说“让他吃一口试试,看看会发生什么,难道还能要命啊”。遗憾的是,过敏这种事情,是很难用“多吃几次慢慢适应”的方式来解决的。甚至有些人的过敏反应相当危险,可能会性命攸关。所以我们平常对待周围的敏宝也不要有这种“给他吃点看看有什么反应”的玩笑。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宝宝是过敏的体质。宝宝刚加辅食,预防过敏现在公认的做法是:加辅食时,添加任意一种食材,少量少量添加,观察2-3天确认宝宝对新的食物不过敏之后,再逐渐加量,并继续引入新的食物。有位妈妈在孩子没有吃过面粉的情况下,给孩子买了磨牙棒,宝宝吃了出现嘴角红肿瘙痒,这位妈妈觉得磨牙棒只有面粉做的,宝宝肯定是对面粉过敏,嗨,别忘了,市售的磨牙棒,还有一堆添加剂,宝宝对人工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香料等也可能过敏哦,这就不属于一次添加一种食材的范畴啦。

宝宝出现什么症状算食物过敏?过敏后怎么吃,如何最大程度避免

1过敏是怎么回事?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通过产生抗体来保护人体免受病毒和细菌的入侵。外来病原微生物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相当于被贴了通缉令,下次这些“敌人”再次入侵,全身的免疫系统就会快速反应,产生免疫反应。

但阴差阳错,免疫系统偶尔会出现“误判”,误把对人体无害的一些物质当成“敌人”,对其发生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对来自空气、水源、接触物或食物中的天然无害物质出现了过度反应,即可认为人体出现了过敏。


2宝宝过敏有哪些症状?

如果孩子在添加了某一种新的食物之后,出现了以下症状,可能显示了食物过敏,确诊是否为过敏,需要医生的判断:

• 皮肤症状,比如湿疹,瘙痒的皮疹,荨麻疹,水肿等;

• 呼吸道症状,比如喷嚏,喘鸣,呼吸困难等;

• 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 循环系统症状,比如皮肤苍白,头晕目眩,意识丧失等。

宝宝出现什么症状算食物过敏?过敏后怎么吃,如何最大程度避免


真正的过敏都是突然发生的,食物过敏通常会在进食后6小时之内就表现出来,24小时之后的症状,可能就跟食物无关了,所以添加新的食物之后的观察和记录非常重要。

许多过敏儿早期可能出现湿疹、过敏性肠胃炎等,之后如果还是持续受到过敏原长期的刺激,就可能出现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对婴幼儿的身体造成危害。严重的过敏,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抢救,还会危及生命。之前有新闻一位妈妈连续给孩子吃了3个月蛋羹,差点毁容,才知道孩子对鸡蛋过敏,如果妈妈们多掌握些知识,孩子就可以少受罪。

3常见过敏原?

成人和孩子都有可能会发生食物过敏,但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相对不成熟,更容易过敏,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约有6-8%的孩子有食物过敏,中国儿童的数据约为5%。

如果父母有过敏史, 那么孩子也可能会比较敏感,在日常照料和辅食添加时都要更加小心。


常见过敏原:鸡蛋,花生,坚果,芒果,奶制品、柑橘类水果、海鲜,鱼和贝类、鸡蛋、黄豆、豌豆、扁豆、小麦、虾、玉米、浆果类水果、番茄、巧克力、芥末、芝麻、猪肉、酵母以及人工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香料等。

宝宝出现什么症状算食物过敏?过敏后怎么吃,如何最大程度避免


虽然宝宝可能对各种各样的食物过敏,妈妈们不要遇到他们就害怕,觉得过敏几率大就不添加或者晚添加,传统上认为推迟添加某些易过敏的食物可能会降低宝宝过敏的风险,但最新的研究显示,推迟添加的无明显好处,不要做预防性的推迟,而是建议小心尝试,尽量找多一些种类的食材,给宝宝尽可能少的限制。

4宝宝过敏了怎么办?

如果发现有疑似过敏食材,立刻停止食用,严重的先带孩子去看医生,提供孩子的症状和进食记录,由医生进行确诊。轻微的症状3个月后可再次尝试,如果不再过敏就不要再忌讳这种食材了,慢慢添加就好。如果依然过敏,可以去测一下过敏原。

孩子食物过敏,很多食物都不能吃了,爸妈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营养不够,不能喝牛奶,会不会营养不够?不能吃鸡蛋,会不会营养不够?其实,所有的食物提供的都是营养物质,没有哪一种食物是不可替代的,也许从营养密度上会要差一点,但在保证丰富的食物和均衡的饮食的前提下,过敏宝宝也能健康成长。

宝宝出现什么症状算食物过敏?过敏后怎么吃,如何最大程度避免

5食物过敏后的措施

一、食物回避。

如果确认宝宝过敏,避免再次过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食物回避。有的宝宝吃母乳也会过敏,可能跟母乳妈妈吃的食物有关,这时候妈妈也需要进行严格的食物回避。

除了规避过敏食物之外,我们也要注意混合食物中是否存在让你家宝宝过敏的食物,这就需要我们查看食物成分表。

如果带宝宝同朋友、亲人一起用餐,一定要明确告知会导致宝宝过敏的食物,拒绝投喂,这种时候,保护孩子是第一位的。

二、寻找同类替代食物。

人类是杂食类动物,肉菜禽蛋无一不吃,多样化的食物分散了我们的饮食风险,比如万一某一种食物紧缺,我们也能找到替代性的其他食物。

过敏宝宝的饮食也是一样,没有证据证明,对一种高敏食物过敏,就一定会对另一种高敏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也即,即使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也不需要推迟他添加鸡蛋或者豆腐的时间,而是更该积极尝试,寻找宝宝不过敏的丰富食材。

宝宝出现什么症状算食物过敏?过敏后怎么吃,如何最大程度避免


三、再次尝试。

有些食物过敏可能是持续终生的,比如海鲜、花生、坚果类,一生都要小心规避。

不过,好在大多数的食物过敏都不是持续一生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免疫系统越来越成熟,很多原来过敏的食物,大了就不过敏了。

食物回避一般的建议是3-6个月,具体时间看宝宝对特定食物过敏的症状,症状越严重回避的时间越长。

尝试的原则还是少量添加,勤记录,勤观察。最开始可以添加很少量,间隔拉的长一些,比如一周一次,确定没有过敏反应之后,再逐渐缩短周期,慢慢过渡到五天一次,三天一次,直到宝宝能够正常进食该过敏食物。

6宝宝写辅食添加日记

添加辅食初期,很多爸妈都有记食物日记的习惯,记录每天宝宝喝了多少奶,吃了多少新的食物,但随着宝宝的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很多人可能也就倦怠了,在后期添加的时候万一宝宝过敏,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发现了。

强烈建议大家为宝宝写食物日记,不一定每天事无巨细的写下宝宝吃了什么,但一定要记下哪些食物是新添加的,当天有没有什么特殊反应,有时候很轻微的过敏反应我们可能不会留心,但对照食物日记就能发现端倪。

7“可能含有”,包装食品的秘密

家有敏宝的妈妈,在买包装食品中一定要仔细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小心避开过敏原。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包装上标注“可能含有某某”而困惑过。柚妈之前买黑巧克力就遇到过,包装上标注:可能含有牛奶。我比较纳闷,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巧克力是你们产的,还能不知道这里到底有没有牛奶?怎么感觉不太负责啊,其实这么写恰恰说明了他们的严谨。

所谓“可能”,就是说配料里本来没有过敏原,但同一条生产线也用来生产其他含过敏原的食物,弄不好会带进去一丁点儿过敏原。比如黑巧克力里没有牛奶,但包装上会写“可能含有牛奶”。

国外有很多食品官司涉及过敏原标注,所以食品企业和生产商会非常小心,甚至会在包装上加上“可能含有少量面筋”、“和面制品使用同一条生产线”之类的说明,提醒过敏人士注意,以便免除“未告知公众”的法律责任。2006年,美国麦当劳就因为没有说明薯条中含有微量奶类和小麦成分,被过敏人士告上法庭,被起诉误导消费者,并判罚大笔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至今还很少有消费者起诉企业未告知过敏原的情况,社会压力很小,舆论关注度低。食品营养标签法规虽然鼓励企业标注出可能存在的过敏原,但至今还没有对这方面标注的强制要求,于是多数国内企业或不重视,或嫌麻烦,选择不标注。甚至一些配料表中的微量成分也可能被忽略。

宝宝出现什么症状算食物过敏?过敏后怎么吃,如何最大程度避免


8极大程度减少下一个过敏宝

家有敏宝的,除了遗传外,如果再生一个,下一次我们可以稍加注意些。

有一些研究发现,准妈妈多吃鱼、核桃和亚麻籽有助于降低孩子日后食物过敏危险,这类食物中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孩子肠道发育可能有所帮助。法国研究者也指出,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肠道免疫细胞对细菌及其他物质的反应,从而降低孩子发生食物过敏的危险。

德国科学家在两项研究当中,对共9088个新生儿和他们的母亲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母亲孕期摄入含有大量植物奶油或植物性烹调油的食物(比如煎炸食品、饼干、含油甜点等),会增加宝宝患湿疹和过敏的几率,而摄入鱼类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利于减少宝宝患湿疹和过敏的几率。

养一个过敏宝宝是一件很操心的事,尤其是在不知道孩子容易过敏之前,更是容易因为一时疏忽,让宝宝平白多受了很多苦。小宝宝还不会讲话,观察和记录就显得更重要了。万一宝宝表现出一些过敏症状,作为家长,我们确实也需要储备一些知识,才能早发现,早介入,有任何的不确定,一定要尽快咨询医生。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们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心,都是一样的,生娃养娃不能持证上岗,我们只能在摸索养娃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培训,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营养师,在小子添加辅食后,总会担心辅食做的太单一,影响宝宝生长发育,怕个子不如别人高,营养不如别人足。

所以我研究了1000多道原创辅食菜谱并精心搭配好宝宝的一日三餐,来我的公众号“一日五餐辅食”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