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都有哪些?快看你中招了吗?

文 / 养生新天地
2021-08-18 23:22

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知、接受度越来越高。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焦虑,什么是抑郁,什么是恐惧等等。也清楚该如何正确对待心理疾病困扰者,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

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变化,常常都会使人们变得异常敏感,容易引发很多心理疾病。对此,我们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都容易滋生哪些心理问题?

儿童期(0-12岁)

5岁之前的幼儿期,心理问题主要以行为障碍为主,包括抽动、多动、刻板动作和退缩行为等,多与教育方式以及家长关系状态有关。

到了5岁之后的儿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发育至关重要。

这个时期容易出现孤僻、胆怯、焦虑和恐惧症等问题,主要是受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

青春期(12-18岁)

青春期面临升学、交友、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需要迅速扩充知识并适应社会,尝试处理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些压力容易导致青少年情感脆弱,喜怒无常,情绪波动过大,且易受外界的影响。

如果孩子不能调节压力、处理好人际关系,便容易出现闷闷不乐、沉默寡言的表现,甚至导致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和躁郁症等。

成年期(18-55岁)

工作和生活的重担都压在成年人身上,如果一直处于高压和焦虑状态,或是遭遇负性突发事件,就很可能出现抑郁症、失眠、躯体障碍等心理疾病。

45岁之后,还会进入更年期,内分泌功能衰退,失眠、没有食欲、记忆力下降,紧张焦虑、浑身说不出的难受。

当遇到精神刺激时,也容易出现偏执或抑郁的症状。

另外在此阶段还容易出现器质性的精神疾病,比如脑萎缩、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以及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

老年期(55岁以上)

老年人面临退休、子女搬离、留守等考验,容易产生孤独感,再加上年纪大了,伤感、焦虑不安以及敏感多疑也会随之而来。

长期陷入这种境地容易使他们“性情大变”,变得幼稚、自私、多疑、易怒。

在受到不良刺激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引发老年孤独症、抑郁症、疑病症、老年性痴呆症等。

精神心理问题在临床的调节上,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临床上的方法有很多,如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像沙盘游戏、叙事疗法、焦点解决问题等后现代的治疗方法。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对于精神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如果此时严重程度比较高,影响到了职业工作和日常生活。此时就应当采用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

如果你正在因一些负面情绪而备受困扰,那么就应当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