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梦、易醒、难以入眠,失眠有时只是表象,背后的根源你想象不到

文 / 就是健康
2020-12-19 19:12

临床门诊中,在问诊失眠患者的情况时,我往往会特别留意其饮食习惯和肠胃状态如何。有一些患者对此表示不解,认为肠胃好坏似乎与失眠症状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肠胃问题甚至有可能是失眠的发病根源所在。

肠胃与睡眠关系匪浅

有研究者专门对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群体进行过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患者出现难以入眠、睡后易醒、多梦、头昏、记忆力差以及起床后乏力的症状,其中很多人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对于此类患者,安眠药的效果都不甚明显。

就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胃肠健康与失眠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激素在机体内不同脏器之间的多重分布。例如与睡眠密切相关的肽类物质5—羟色胺、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等,这些物质原来被认为只存在于脑内,而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其在胃肠道和脑中中呈双重分布。此外.参与调节人体生物节律、睡眠—觉醒周期的松果体素也呈现了同样的双重分布。这些物质一方面影响睡眠时间和质量,一方面也对胃肠道运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当胃肠出现疾病的时候,就会影响上述物质的分泌与调节作用,进一步也对睡眠产生了影响。

此外,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使食物超出胃受纳的范围,特别一些难以消化的油炸食品、肥肉等会不断加重胃的负担,使胃肠动力减弱,胃内容物也难以及时排空,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这些症状根据轻重会直接影响睡眠。

胃不和则卧不安

对于中医来说,有关肠胃与睡眠的讨论更是由来已久。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其中“胃不和”指的是脾胃方面的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而“卧不安”自然就是对失眠症状的描述,可见先秦时期的医家已经对肠胃和睡眠的关系有所了解。

在中医理论中,心主神明,失眠的症状与“神不安”有关,而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负责供给周身脏腑,当然其中也包括对心神的充养。如果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其所化生的气血充盈血脉,则心有所主,神有所依,睡眠也能够安稳正常。而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心神失其所养,进而出现夜寐难安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饮食过于油腻、辛辣,会使胃肠积热,腑气壅实于下,清气不能上奉心神,以致心神失用,最终导致失眠,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见解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对于失眠症状的诊治,不能只考虑脑的问题,那样往往会走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死胡同,应对脏腑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查,以发掘失眠背后的真正原因,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