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医科普 |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失眠了,如何合理地使用安眠药?

文 / 北京医院
2020-02-27 00:56

2020年的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让所有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春节假期的延长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欢乐,面对关乎生命健康的重大疫情,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考验。看着增长的病例、复工时间的延长、负面信息的冲击,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感到惶恐、紧张、沮丧,担心漏掉新闻,我们常常刷手机到深夜,居家的生活与过度的焦虑影响了我们的睡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早醒成为很多人的困扰。而良好的睡眠是防御抵抗病魔的一道重要防线,在这病毒防疫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有高质量的睡眠帮我们抵抗病毒的侵袭,失眠患者有时候不得不求助于失眠药,然而面对这么多镇静药,应该如何合理地使用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镇静催眠药: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巴比妥类药物,如苯巴比妥等;②传统的苯二氮卓类(又称安定类药物),如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地西泮等;③新型非苯二氮卓类,如佐匹克隆、唑吡坦等。

由于巴比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多,现在很少用于治疗失眠。目前在临床用的比较多的是传统的苯二氮卓类和新型非苯二氮卓类。按照作用时间、代谢速度不同,可分为三类:(1)短效:特点是吸收分布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很少影响白天头脑清醒程度。它主要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如咪达唑仑、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唑吡坦(思诺思)、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2)中效: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适用于睡眠中反复觉醒。不仅有抗失眠作用还有抗焦虑作用。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入睡困难,增加总睡眠时间,但次日有残余效应如日间困倦、头昏、乏力等。(3)长效:特点是起效慢,作用维持时间长,容易在体内蓄积,延迟作用明显。如地西泮、硝西泮等。此类药物起效慢,疗效长,易有蓄积和延续反应,容易产生次日困倦感、乏力。适用睡眠不实和早醒患者,除此之外,一些抗抑郁药也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在失眠伴随抑郁、焦虑心境时应用较为有效。如米氮平、曲唑酮等。

合理使用镇静安眠药,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喝酒后不宜服用催眠药。酒精和催眠药一样有抑制中枢神经作用,不要同时使用,以免中枢神经过度抑制造成伤害。(2)镇静催眠药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及依赖性,应交替使用,并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催眠药的应用以4周为限,如果应用一种药物4周后仍失眠,建议换用另一种安眠药,这样做可以减少药物耐受性。(3)服用镇静催眠药次日白天可引起困倦、头晕、嗜睡等症状,可降低驾驶员和机械操作者的注意力,服用后应注意避免驾车、操纵机器和高空作业,以免发生事故。(4)镇静催眠药要在睡前服用,特别是短效的药物最好躺在床上服用,避免药物起效发生的跌倒。(5)如需停药,则务必注意宜缓停不宜骤停,否则会出现失眠反跳或撤药症状。唑吡坦、佐匹克隆、扎莱普隆等新型的催眠药一般能够较好地避免这些问题。

由此可见,催眠药的品种较多,各有特色,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疫情期间,如果不方便到医院就诊,我们建议您关注医院的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很多医院都开设了远程医疗服务。最后,再跟大家说一下,服用镇静催眠药只是治疗失眠的一个方面,失眠的治疗需要从心理、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干预。在这特殊时刻,一定调整自己的心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不过分关注负面信息,不轻信传言,不过度解读,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撰稿:药学部 陈頔

审校:药学部 胡欣 杨莉萍

监制:李赵城 主编:李晶

编辑制作:宣传处 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