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七口集体失眠!医生:这个Ⅰ类致癌物太容易传染了...

85岁的李奶奶几年前开始失眠,一直靠吃安眠药助眠。
上周五,她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开安眠药,接诊医生姚文龙问诊时发现她口臭严重,怀疑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做个碳14呼气检查。
结果超出正常值上限的8倍。得知自己睡不好是胃病在作祟,李奶奶惊讶不已。
“我们家人睡眠都不太好。”

考虑到幽门螺杆菌传染性极强,听到李奶奶这句话后,姚文龙建议全家人都来查一查。
结果显示:2个女儿和女婿、儿子儿媳的碳14值都呈阳性,一家人全部“中招”。
姚文龙介绍,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往往有嗳气返酸、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但有一部分患者胃部症状并不明显,反而会出现失眠、早醒、睡不安稳的情况。

中医一直都有“胃不和,夜不安”的说法。一旦出现睡眠不安且同时伴有口臭的情况,最好能到医院做个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接受正规的杀菌治疗。
姚文龙指出,幽门螺杆菌以口口传染为主,一家人互相传染的例子在门诊屡见不鲜。一旦家中有人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余人最好同时检查同时治疗。

幽门螺杆菌(英文缩写Hp),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一种螺旋样杆菌,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大部分感染者无症状。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发生和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它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检出率高达95%-100%,胃溃疡患者中的检出率在70%以上。

同时,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为Ⅰ类致癌物。

据2017年《第五次幽门螺杆菌诊治共识》数据统计: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者,平均感染率为62.8%,中国的感染率已经从原来的70%下降到约50%(儿童为30%),感染人数高达7.68亿。

这么高的感染率,那么感染了就一定会得胃癌吗?要不要查?要不要治?别急,小青一条一条为你解答~
01
幽门螺杆菌通过哪些方式传染?
要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我们先要知道它喜欢藏在哪里?
那就是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因此传播途径主要有“粪-口传播”和“口-口传播”两类。
举个例子,下面我们来看看老李一家如何它被各个攻占的:

02
感染HP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1、主要症状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
2、会引起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病程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3、可能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患者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
03
感染HP一定会得胃癌?
锅不能都让幽门螺杆菌背!
大家不用太紧张,虽然感染率那么高,但在感染人群中真正能患上胃癌的也就1%左右,而且这1%还多见于溃疡病患者。

胃癌的发生除了有幽门螺杆菌在作祟,还有免疫力弱、遗传因素、长期精神压抑、喜欢吃腌制食品、抽烟嗜酒等,与幽门螺杆菌协同作案,最终招来胃癌。
04
HP该如何筛查?
Hp检测主要分有创性检测和无创性检测两类方法。
有创性检测:包括内镜观察诊断、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测、细菌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需要通过内镜取材获得样本检测;
无创性检测: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Hp粪便抗原试验、Hp血清抗体检测。
不过,因血清抗体检测无法识别现症感染及既往感染,因此,王新颖教授指出,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
05
全家老少都要查?都要治?非也!
大家都知道,Hp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很多Hp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开始忧心忡忡,赶紧准备去医院治疗。王新颖教授表示,其实并不是所有Hp阳性的患者都需要杀菌治疗。
如果您比较害怕相互传染,对家中体弱者造成危害,家人都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测,但并不是都需要治疗。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全部家人去检查的,尤其是儿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幽门螺杆菌的抵抗力是很强的。并且过早的给儿童使用抗生素,对他的未来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儿童根除后的再感染率高,所以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进行常规Hp检测和根治治疗。
70岁以上的老人和孕产妇,即使检查出了幽门螺杆菌阳性,也需要考虑药物的禁用情况、副作用等等,权衡利弊进行治疗。

但如果家人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以前曾经有过上消化道疾病病史、胃癌家族史等情况下,可以考虑做进一步检查。

1.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应着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不要给幽门螺杆菌机会。
2.食物要经过高温: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饮用。

3.少刺激胃: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烟,不喝酒饮食,营养均衡,细嚼慢咽。

4.建议分餐:家里有感染患者应选择使用公筷,直至其完全治愈。

5.禁止口对口喂食:一定要避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

6.牙具定期换:建议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三个月换一次。
来源:广州日报、武汉晚报、新华社、健康有约、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搜狐健康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