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容易失眠?新研究揭示数百个与失眠相关的基因

文 / 小安知道
2019-03-14 11:30

失眠,图片来自pixabay

● ● ●


朋友,你昨晚睡得好吗?你被失眠困扰吗?


失眠看似事小,却是世界上第二流行的精神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有10%,而老年人中更是高达三分之一。失眠与患心血管、代谢、情绪以及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风险及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相关。


人们往往将失眠归咎于压力或不良的睡眠习惯。事实上,失眠受相当大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率达到38%~59%)。然而截至目前,人们对失眠相关基因和生物学途径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仅有少数与失眠相关的基因位点被报道。


► 两项关于失眠的大规模人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图片来自Nature Genetics


2月25日,国际遗传学期刊Nature Genetics同期发表了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Danielle Posthuma团队和哈佛医学院Richa Saxena团队的两篇论文。研究人员基于基因组大数据,开展大规模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一批影响失眠风险的基因组区域。研究者还深入了解失眠相关的生物学途径,并确定失眠对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影响,同时给出了临床意见。


► 与失眠相关的基因组区域,图片来自Nature Genetics


Posthuma团队首先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以及23andMe公司超过130万人的全基因组数据和失眠评估数据,发现了202个基因组区域(涉及956个基因)与失眠相关。


► 不同脑区域和细胞类型中失眠的高风险基因,图片来自Nature Genetics


随后,他们分析这些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类型和生物途径的富集情况,发现这些基因在大脑中表达,并在特定区域富集,且在不同脑区域和细胞类型中失眠的高风险基因也不完全相同。


► 失眠与其他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图片来自Nature Genetics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精神疾病风险与睡眠时间有着相当大的遗传相关性,与其他睡眠相关性状存在适度的相关性。失眠还会增加抑郁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病的风险,但与受教育程度和颅内容积呈负相关。该研究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与失眠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 与频繁失眠相关的基因组区域,图片来自Nature Genetics


Saxena团队则分析了超过45万人的全基因组数据和失眠自我评估报告,发现了57个与失眠相关的基因组区域,并在另一套独立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

► 频繁失眠与其他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图片来自Nature Genetics


这些基因组区域富含泛素介导蛋白水解的基因,主要在多个脑区、骨骼肌和肾上腺中表达。频繁失眠症状与不安腿综合征(小腿深部于休息时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运动、按摩可暂时缓解。第一项研究也发现了已被证实与不安腿综合征有关的基因MEIS1)、衰老、心血管、行为、精神和生殖等性状相关,与冠状动脉疾病、抑郁症、主观幸福感之间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早先利用基因组大数据揭示生物钟的差异的Michael N. Weedon教授也参与其中。


► Science配发评论文章,图片来自Science


Science也配发了题为“Insomnia tied to depress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评论文章,赞赏了这两项研究。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Philip Gehrman高度评价了这两项研究,同时强调:


在将失眠的遗传关系转化为新疗法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这些研究确定的数百个候选基因中找出正确的目标,将是下一个艰难且关键的步骤。科学家需要搞清楚哪些基因是真正起作用的而非随机关联。


总的来说,这些发现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失眠的机制,是开发失眠治疗新靶点的起点,也可能为其他失眠相关的遗传疾病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参考资料

来源:知识分子 撰文 | 冯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