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看待失眠

文 / 3D整合医学
2018-06-27 20:14
中医如何看待失眠

睡眠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理现象, 人的一生有近1/3的时间用于睡眠, 保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与稳定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竞争压力的增大, 除了睡眠时间不足和心理压力以外, 其他种种导致失眠的因素也逐渐增加, 这使得失眠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 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 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 、 早醒、 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 ,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中医将失眠症称之 “不得卧” “不得眠” “目不瞑” “不寐” “失寐” 等。

中医失眠病因

1. 感受外邪可致失眠

《灵枢 ·邪客》云: “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 则卫气独卫其外, 行于阳, 不得入阴……不得入于阴,阴虚, 故不瞑” 。 《伤寒论》中太阳蓄血证的如狂发狂以及少阴病中的但欲寐、 心烦不得眠等皆是以寒邪外侵而导致的失眠。清代医家何其伟在《医学妙谛》云: “失眠总由阳不交阴所致,若因外邪而致失眠者, 当速去其邪, 攘外即所以安内也” 。

2. 情志所伤可致失眠

情志所伤引发的失眠, 具有长期刺激或强烈刺激的特点, 与患者自身情绪调节能力较差也有关系。 怒喜忧思恐分属五脏, 情志郁结或太过都可影响五脏的生理功能, 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逆乱而引发疾病。 如宋代邵康在《能寐吟》中云: “大惊不寐, 大忧不寐……大喜不寐” 。 指出七情过极而不寐。 《类证治裁· 不寐》中云: “思虑伤脾, 脾血亏损, 经年不寐” 表明思虑过度可致失眠。

3. 饮食不节可致失眠

《素问·逆调论》云: “胃不和则卧不安” 。 后世医家对此做出了延伸, 如《张氏医通 · 不得卧》 就明确指出: “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 中有宿滞痰火, 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 凡因脾胃不和, 痰湿、 食滞内扰以致不寐均属之。

4. 年迈、 病后可致失眠

《灵枢 ·营卫生会》中云: “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 五脏之气相博, 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故昼不精, 夜不瞑” 。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之大病后不得眠候》 曰: “大病之后, 脏腑尚虚, 营卫不和, 故生于冷热。 阴气虚, 卫气独行于阳, 不入于阴, 故不得眠” 。

总之, 失眠的病因虽然较多, 但在现代社会多与七情所伤、 饮食不节有关。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 竞争日益激烈, 人们心理负担也随之加重, 情志因素成为失眠的主要病因。 其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热量、 高蛋白、 高脂肪食物的大量摄入, 或者暴饮暴食, 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等均可伤及脾胃而生湿生痰生火, 心神被扰而导致失眠。

更多了解

PEM冥想产品助您改善睡眠问题

中医如何看待失眠

中盛凯新PEM可视化冥想训练产品

PEM冥想训练系列视频,旨在通过让您将注意力集中在想象中、呼吸里及意念中,令您沉浸在自我感觉的同时,体验到身心的放松与宁静。该系列训练能够帮助您减缓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平复焦躁不安的情绪,享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放松。

PEM冥想系统,钻研中国古老文明之精髓,汲取宇宙大道之能量,将心理学疗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及艺术疗愈和审美体验于一身,带你回归心灵的家园,重新与心联结。巧妙地将认知情绪疗法(EBT)与冥想语音相结合,带领体验者体悟其消极情绪和不良念头,认清其情绪感受,并结合科学的心理技术进行引导和治疗,从失眠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入手,不但着力于解决失眠现象,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