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凉未必感冒,感冒未必着凉,我们的常识错了吗?

文 / 青鸟科普
2021-10-14 09:30

从小到大

每到秋冬季节

我们总会被家长嘱咐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着凉会导致感冒呢?

着凉了就一定会感冒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

着凉和感冒到底存在什么联系?


01 着凉和感冒

“着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已被理解为“风寒”“感冒”的同义词

但在本文中

我们权且使用其本意

即“身体感受到凉”


广义的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但在习惯上我们称普通感冒为感冒

而称流行性感冒为流感


02 着凉未必感冒?

在英语中cold更是“一语双关”

既指寒冷,又指感冒

看起来

着凉能够诱发感冒

几乎是全人类的共识

也正因如此

气温较低的秋冬季节

被认为是感冒的高发期

(事实似乎也确实如此)

但是,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

就有学者发现了“违背”这一规律的现象

位于北极圈内的斯匹次卑尔根岛上,感冒在每年五月份开始爆发,到十月份又归于平静。

科学家们发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斯匹次卑尔根岛在漫长的冬季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每年五月才会有第一艘货船到来。显然,货船带来的不仅是货物,还有感冒。

只有在十月份最后一艘船离开后,感冒的流行才会逐渐停止。


▲斯匹次卑尔根岛

这一现象有力地说明,感冒源于某种可以被传染的病原体,而温度很可能不是感冒的主要因素。

几十年后

另一批科学家终于证实

导致感冒的病原体是病毒

当然,我们今天更清楚地知道

有200多种病毒能够引发感冒

还有一些患者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

出现了细菌的合并感染

但这并不是所谓“细菌性感冒”

所有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约5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发的


03 科学实验打破常识

那在病毒引起感冒的过程中

着凉到底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们不妨看看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

Dowling团队的一项大规模实验

志愿者接种感冒病毒后,被分为三组。

第一组:“不着凉”组,只穿内衣在26℃,30%湿度下待四个小时;

第二组:“低温着凉”组,只穿内衣在15℃,80%湿度下待四个小时;

第三组:“超低温着凉”组,穿着棉袄在-12℃,80%湿度下待半个小时。


▲伊利诺伊大学

结果显示,在这些被接种的志愿者里,“不着凉”组、“低温着凉”组和“超低温着凉”组的感冒发病率分别是36%、32%、39%。

也就是说,着凉对感冒没有任何作用。

除了Dowling团队

还有其他几个团队都做了类似的实验

得到的结果也惊人地相似

基于这些实验结果

许多科学家并不承认着凉与感冒存在因果关系

当然这一观点至今都没有被大众接受

04 理论与现实的碰撞

既然实验表明着凉未必感冒

那秋冬季节感冒高发的原因何在?

有不少人曾试图解释这种生活常识和实验事实的冲突

最常见的解释是

低温环境下

人们会更多地集中在室内

通风条件也很差

让病毒传播更容易


▲冬天最适合围“炉”夜话

同时秋冬季节相对干燥

而很多感冒病毒在干燥环境中活得更久


▲病毒进入鼻腔

也就是说

各种感冒病毒总是长存于人类身边

只是到了低温季节它们存活和传播的机会更多

没有模拟人群聚集和互相传播的过程

可能是Dowling团队的实验结果

与常识不符的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

现有推断仅存在于理论层面

更确切的结论

还需要更多更严谨的实验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