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口干口渴,你有可能是…

文 / 中山六院
2021-03-01 09:30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整日水杯不离手

干了一杯还想再来一杯

还!是!渴!

怎么破?

长期大量饮水也无法缓解的口渴

可能是你的身体在释放

某些疾病的重要信号

要关注!

生理性口渴不必太担心

先来看看你是否为以下三种情况:

  • 日常喝水太少,进食过咸食物或大量干性食物;
  • 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分泌液体的腺体发生萎缩,唾液减少而感到口干;
  • 运动后没及时补充水分也会出现生理性口渴。

以上几种情况属于生理性口渴,通过增加饮水量,就能起到缓解作用。否则,就要警惕病理性口渴了。

比如常见的感冒,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我们也常感到口干,感冒痊愈后即可恢复。

发生高热、腹泻时,出现体内水分丢失也引起口干。

口腔疾病患者,如腮腺炎,口腔腺体结石或者是下颌下腺炎症等疾病,都会使唾液分泌减少而出现口干的症状。

长期服食降血压等易引起口干的药物。长期焦虑、抑郁、失眠引起口干口渴。

除了以上常见情况,有一些更隐蔽、更顽固或更危险的疾病,也会引起难以缓解的口渴。

01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多饮多尿,这是因为当血糖水平过高时,身体会向肾脏施加更多的压力,让它生成更多的尿液以清除多余的葡萄糖。

如果出现了过度口渴和排尿增多,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疲劳或烦躁不安,就需要做血糖测试以检查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并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

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如果孩子多饮、多尿,平时吃得很多,大大超出同龄人,但体重不增反降,还容易疲劳,就极有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尤其是有家族糖尿病史时,家长更要提高警惕。

02

尿崩症

尿崩症是指抗利尿激素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肾性尿崩症),致使肾小管重吸水的功能障碍。

尿崩症患者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较其他疾病更加显著,有的还伴有间歇性发热、兴奋等症状。一般患者的尿量常大于4升/天,严重者可达10余升。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去医院肾内科查一下尿比重,尿崩症患者的尿比重明显减低,常低于1.006。

尿崩症还通过禁水试验辅以诊断。正常人在禁水一段时间之后,尿量会有所减少,尿比重升高,尿渗透压增高,不出现明显的脱水。但是尿崩症患者在禁水一段时间后,仍然还是会出现多尿、低比重尿、低渗尿。

03

干燥综合征

严重口干还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这种口干主要是因为分泌唾液的腺体被免疫细胞破坏,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但由于患者体内并不缺水,所以往往是喜欢少量多次饮水。

因此,如果除了口干,还有口腔黏膜不适、口苦口臭、短期内龋齿明显增多,甚至吞咽困难、腮腺肿大、眼内常感异物或灼烧感等症状,可到风湿免疫科进行全面检查。

04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是人体一种重要的内分泌腺体,这种腺体一般位于脖子两侧,与我们的甲状腺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假如患上原发性甲旁亢,我们的甲状旁腺会出现“过度兴奋”的状态,体内血钙水平升高,血磷水平降低,从而引发与体内血钙升高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肾绞痛、骨关节疼痛、骨质疏松及无法解释的精神神经症状如口渴、多尿等。

因此,如出现多饮多尿还伴有烦躁易怒、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疲惫无力,或者泌尿系结石反复发作,当心是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可到内分泌科或甲状腺专科就诊。

喝水讲究有“时”有“度”

喝水有时:

喝水跟吃饭一样,也需要定时,不要在感觉到“口渴”之后才喝水。如果人体长期处于一种潜在的缺水状态,会不利于正常代谢。当出现口渴心烦或乏力头疼等状况时,说明机体细胞已经开始脱水。一般情况下,正常的尿液呈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深,就应该补水。

喝水有度:

健康的成年人一天内要喝2000毫升左右的水,除去饮食中摄取的水分,大概还要再喝1200毫升的水就可以。假设你的杯子容量是200毫升,那么一天喝6杯就行。如果大量出汗,需适度增加水的摄入量。

此外,急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患者不宜过多喝水,感冒发烧时则比平时要多喝一些水。

晨起不必喝淡盐水:

经常听说“喝淡盐水更健康”的说法,其实,如果起床后喝盐水,会加重人体脱水状态,令人倍感口干。由于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喝盐水会使血压更高,这对老年人更是危险。

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大量出汗、腹泻呕吐导致脱水等情况,才需要补充淡盐水,盐水里的氮、钾、钠,帮助血管内外盐分平衡、电解质平衡。

本文指导专家

内分泌科 赵同峰 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曾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Deakin University学习。

学术专长:擅长糖尿病、肥胖症、尿崩症、痛风、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垂体瘤、肾上腺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等代谢性及内分泌性疾病的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周四上午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朱昌平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健康有约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