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了,抗生素这个“雷区”碰得碰不得?
坐诊久了,大体会遇见两类比较极端的家长。一种是激动派,宝宝一生病,就会立马用药,就怕晚了一点就耽误了宝宝的病情。有一种是冷静派,坚决不吃药不打针,多喝水,坚定的相信对宝宝用药不好。两类家长都让人苦笑不得,怎样才是对宝宝感冒的正确方法呢?现在的所谓抗生素这个“雷区”到底碰不碰得?
首先,宝宝一般情况下的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而感冒病毒通常5-7天能被身体清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愈期”。而感冒产生的伴随症状如:流涕、瞌睡、流泪等可持续2周,可以通过多喝水、多休息、多排尿及保持周围空气、温度适宜。可慢慢痊愈,无需服药,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相应的服用一些小儿感冒药缓解症状是必要的。特别是宝宝发热。我们通常把发热分4种(以腋窝体温为例):37.3℃-38.0℃为低热;38.1℃-39.0℃为中度发热;39.1℃-40.0℃为高热;40.0以上为超高热。宝宝是否发热需要正规用体温计测量,而非用手触及感知。也并不是宝宝一发热就得用退热药,一般要求在超过38.5℃用,配合物理降温法,预防高热惊厥。
如果宝宝有细菌感染就得用上抗生素。不同的菌群感染使用不同的抗生素,抗生素起效大概是在1-2天时间之后,持续抵制时间大概需要3-5天(不同的部位的细菌感染需要时间有所不同)。所以症状好转或消除后,不能立即停用。非足疗程应用抗生素,贸然停用,给细菌留下机会变异反弹,使得该类抗生素再次使用作用效果欠佳或不起效。
所以,能不用抗生素就不用、病好了就立马停掉、要用就用最好的抗生素、要用就用最原始的抗生素等说法都是不科学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存在细菌感染时,听取医生的建议,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