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草,见过吗?清热解毒 治感冒、喉痛、咳嗽、痄腮

文 / 兰儿聊健康
2021-01-31 18:42

来源产地

为茄科植物灯笼果的全草。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于田间、路旁、村边。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市。

别名爆卜草、灯笼泡、鬼灯笼、打卜草、水灯笼草、苦灯笼草、荷卜草、打额泡、天泡果、响铃子、地灯笼、母炮草、炮仔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5-90cm。具匍匐的根茎,茎直立,具短柔毛。单叶互生,或2片聚生;叶柄长2-5cm,密生柔毛;叶片卵形圆形至长圆形,长6-15cm,宽4-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对称心脏表,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尖齿,两面密生柔毛。

花单生子叶腋,梗长约1.5cm;花萼阔钟状,绿色,5浅裂,裂片披针形,具短茸毛;花冠阔钟状,长1.2-1.5cm,,黄色,喉部有紫色斑纹,5浅裂,裂片近三角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近基部处,花丝及花药蓝紫色;雌蕊1,子房上位,2-3室。浆果球状,直径,包围在浆果外面,但与果分离。种子黄色,圆盘状。夏季开花结果。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凉。

清热解毒,消炎利水。主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急性肾盂肾炎,睾丸炎,泡疹,疖疮,疝气痛。

《中药大辞典》

苦,寒,微甘。"

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

《中华本草》

味苦;性凉

清热解毒。主感冒;喉痛;咳嗽;痄腮;天疱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