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冠将会演变为症状轻微的普通感冒

文 / 科学媒介中心
2021-01-22 18:35

(图源:medicalxpress)

  • 王雷 编译

近日,一种新的预测模型揭示:新冠病毒可能不会完全消失,经过长时间的扩散流行,终将会演变成症状轻微的普通感冒。该模型由埃默里大学的鲁斯托姆·安蒂亚(Rustom Antia)等研究人员建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01

新冠病毒感染VS普通感冒

COVID-19疫情肆虐,一场普通感冒都令人紧张不已。新冠病毒感染和普通感冒存在一些相似的症状,普通感冒只出现发热、乏力、流鼻涕等轻度症状;而新冠病毒感染,除了发热,还有炎症因子风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症状。与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和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MERS)的两种冠状病毒(SARS-CoV-1、MERS-CoV)相比,新冠病毒引起的致死率相对较低,但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染途径特殊等特征。世界卫生组织(WHO)称,新冠应该成为全人类的一次“警钟”,我们需要从这场疫情中吸取教训,为下一个“全球威胁”做好准备。人类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大流行病,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是致命的流行病之一,该流感病毒感染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造成2000~5000万人死亡,死亡率为1%~3%。

1918年法国一家美军营地医院的流感病房(图源:Shutterstock)

如果你在儿童时期感染过引起普通感冒的流感病毒,就会对该流感病毒产生部分免疫力。也就是说,成年后,如果再次感染该流感病毒,症状会很轻微,并且流感病毒可以更快被清除。目前还没有新冠病毒的免疫学相关数据,研究人员不知道人体对于新冠病毒的免疫力(疫苗或自然感染)将持续多长时间,多大程度的疫苗接种量可以遏制COVID-19疫情传播也是未知的。因此,研究人员基于此前流行的几种冠状病毒(HCoV)免疫学的相关数据,来预测COVID-19的发展趋势。

02

模型预测COVID-19的发展

21世纪以来,冠状病毒已经在人类社会引发3次疫情:2003年的SARS、2019年的MERS以及2020年的COVID-19疫情。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相比于致病性高的SARS-CoV-1、SARS-CoV-2、MERS-CoV等冠状病毒,HCoV只会引起人体发热、乏力、流鼻涕等轻度症状。对引起感冒的几种流行HCoV进行相关免疫学特征研究,能够对COVID-19发展方向的预测提供重要线索。研究人员筛选出已在人群中流行或定期传播的4种HCoV,它们只引起普通感冒且症状轻微,人体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也是长久的。也就是说,人们一遍又一遍感染该类病毒,但很少会引起严重疾病。为了建立该模型,研究人员收集了4种流行HCoV(HCoV-229E、HCoV-OC43等)的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等相关数据,进行建模与分析。研究人员认为,阻断几种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免疫力下降很快,但免疫力可以保持很久。如果新冠病毒也符合这个特点,也许未来某一天,新冠病毒可以与人类稳定共处,且只引起类似于感冒的轻微症状。如果真是这样,新冠病毒的新感染病例将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时期,而对人群整体的致病性可能就相当于普通感冒。

新冠病毒向流行病的转变取决于R0(基本传染数)和免疫减弱的速度

在该模型中,研究人员基于IgM(急性反应)和IgG(长期记忆),对儿童和成人的4种HCoV进行年龄特异性血清阳性反应分析,并收集详细的数据集。研究发现,首次感染4种流行HCoV都发生在生命早期(原发感染年龄在3.4~5.1岁)。成人(15岁以上)没有检测到IgM滴度,表明成人感染4种HCo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可能会减弱,但不会消失。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将预测扩展到致病性高的3种冠状病毒(SARS-CoV-1、SARS-CoV-2、MERS-C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流行状态下,冠状病毒的IFR(感染死亡率)主要取决于儿童感染的严重程度。其中,SARS-CoV-1和SARS-CoV-2在年轻人中具有较低的IFR,而MERS-CoV的IFR在过渡到地方性流行期间,并没有呈现出下降趋势。如果这种模型预测成立,COVID-19疫情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自身,如果获得群体免疫力,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将会降低。目前,疫苗是更安全有效的方法,一旦疫苗被广泛使用,将加快COVID-19向普通流感阶段过渡。

(图源:Shutterstock)

当然,COVID-19疫苗大规模接种期间,仍需强化公共卫生措施,限制新冠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在人群普遍拥有免疫力以后,可以调整或者中止疫苗接种方案。

参考文献:

征稿启事

稿件内容以新近发布的国内外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国内社会热点及相关科技话题、日常科普知识等内容为主。欢迎投稿!

愿科学媒介中心公众号能够成为媒体从业者和广大公众了解前沿科技和身边科学的一扇窗。

原创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