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心潮,胆小易惊,寒热错杂的孩子,好像怎么照顾都不行?

文 / 黄圆媛医师育儿
2021-01-22 09:28

患者情况

性别:男

年龄:5岁7个月

证型:寒热错杂 气阴两虚

刻下症:患儿精神佳,体力可,生长发育欠佳。出汗多,运动后尤甚,手脚出汗多湿润,秋冬手脚凉。食欲可,不挑食,无腹胀。脾气急,性格内向,怕生。大便3-4日/次,不成型,小便正常。

既往史:新生儿黄疸、支气管肺炎、幼儿急疹

家族史:无

病症分析

很多家长认为内分泌的概念对他们的孩子来说为时尚早,但其实在当代,塑料、重金属、空气污染物摄入孩子身体,都会成为干扰正常内分泌的因素,孩子青春期的年龄正在逐渐提前。我们在临床上接收的患神经内分泌失调的小患者在逐年增多,患者的年龄也在下降。

医案详情

这个孩子妈妈是青岛人,爸爸是广东人,大部分时间都在青岛生活,妈妈全职带娃。

孩子出生的儿童医院提倡第一口奶是母乳。“当时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要喂奶粉,被护士阻止过,要求让孩子一直吸母乳奶头。没有喝奶粉的好处可能是小时候没有长湿疹。”出生3天内皮肤测量黄疸值17,儿科医生说黄疸值高了会伤大脑,在医院照了两次蓝光,出院时经皮测试降到12,出院的医嘱是服用茵栀黄继续降黄疸。

“家里请的月嫂也一直说她的经验,要吃茵栀黄退黄疸到7才能出月子,打疫苗。”孩子吃了一个月的茵栀黄,在6个月加辅食之前,大便一直稀,有奶瓣。

10个半月的时候,同住的孩子外婆感冒了。“当时没有意识到是流感,没有做好隔离措施,还去打了疫苗,晚上开始发烧,用了一次泰诺林,第二天退烧后开始咳嗽”。后来发展成了支气管肺炎,在门诊吊水7天后,又吃了一段时间的头孢丙烯才算好了。

1岁7个月,孩子爸爸带着去游乐场,没有穿袜子,被扎破脚趾。第二天身上起了一堆大的红疙瘩,医院诊断是过敏,吃了西替利嗪口服液,擦了外用的药膏,又用药水泡澡之后才好。

2岁那年春天,连着发烧三天,最高39.2,“自己会出点汗降0.5,过一会儿又到39,然后又出点汗,医院验血是病毒性的,说是流感,医生说这么大了一般不会小儿急疹,吃了一次奥司他韦,发烧39度的时候晚上吃了一次泰诺林,第二天吃了一次美林,然后推拿降温”。三天后退烧出了疹子,才知道是幼儿急疹。那段时间舌苔厚腻,推拿了半个月恢复正常。

2岁4个月,和妈妈分开了,在外婆家用传统的老办法断奶,“但是没有母乳他就不睡觉,有时候熬到晚上半夜也不睡,即使睡了一两个小时又醒了,下半夜就不睡了。这样折腾了好几天,孩子上火严重”。半个多月后开始咳嗽,有痰,发烧最高38度,没用退烧药,推拿降温一天退了,医院验完血,诊断是急性支气管炎,喝了一次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然后在少商穴放了一次血,咳嗽轻了很多,后来又连续推拿了几天痊愈。

2岁6个月,那段时间家里楼下邻居装修,睡午觉时被电钻声音吓哭,晚上睡觉大喊大叫,寻了治疗惊吓的方子,又推拿艾灸了一段时间。

2岁7个月又感冒了,打喷嚏流鼻涕,不发烧但是咳嗽,刮痧+推拿两次,后来不方便推拿,吃了四天百蕊颗粒好了。

2岁8个半月,孩子跟着妈妈去火车站接姥姥,“傍晚,火车站在海边,天气冷,风比较大,当时忘记跟他说风大不要说话,呛了冷风到肚子里。”到了晚上,孩子半夜醒来肚子疼,吐了一点白色沫沫又睡了,有点发烧;到早上又吐了白色沫沫和很多绿色的水,肚子不疼,烧也退了,但是过了一会又开始发烧。低烧没有吃药,开始推拿,后来出现了鼻涕和轻微咳嗽,没有吃药推拿一个周好了。

“因为那段时间经常生病,推拿的医师说是正气不足,要吃点有营养的,一周吃一次肉太少,建议喝骨头汤,馒头蘸蒸五花肉汤吃。”孩子照着吃了三天以后,早上起床说肚子疼,浅咳两下有点干呕,“提到吃的东西也会有点干呕,不爱吃饭,看到饭就有点干呕,大便之前会说肚子疼,排完就不疼了,小便少而黄,苔少舌红,推拿加艾灸肚脐一周后,有天开始放屁,一整天放了很多的屁,之后食欲开始恢复正常,第二天排了很多浅黄色的不成形的大便”。从这以后,孩子大便一直不成形,大多数时候后面部分是烂泥巴一样的糊糊便,有时候是从头到尾都不成形的,粘屁股不好擦干净,有时候粘马桶,从这之后一直时不时地睡觉磨牙,风寒感冒频繁。

3岁7个月开始上幼儿园,前两个周不适应,在幼儿园哭得满头大汗,老师带到操场玩着凉了,打喷嚏流鼻涕,推拿,居家清淡饮食一周好了。幼儿园上了一个月之后,食欲不好,大便稀,发烧最高38.5,开始咳嗽有痰;再一个月是感恩节,当天下午吃了幼儿园感恩节活动的饼干,上面有彩色糖霜,傍晚开始拉肚子,“拉肚子前说肚子疼,拉出来就好点,一共拉了四次,发烧37度多,能自己出汗降一点,还有点想吐的感觉,但没吐出来”。

3岁10个月,有一天下午从幼儿园回来就开始发烧,大便像拉肚子那样稀,但只是一天拉一次,烧了5天,去医院验血是支原体弱阳,吃了三天阿奇霉素和益生菌,丁香开胃贴,在中医科贴了脚底,耳尖放血一次,背部拔罐两次。

4岁那年春节,孩子脚趾痒,不停地抓,之后肿起来,医院诊断是被无毒昆虫螯咬,吃了三次氯雷他定,和外用药膏。

……

诸如此类,孩子经常感冒发烧,流鼻涕,喉咙有痰,每天吃饭后因为有痰清几下嗓子;大便稀,稍微吃坏点东西就肚子痛;还起过荨麻疹和手足口病,“疹子消了以后全部脱皮,一个多月才好,有几个手指和脚趾的指甲都重新长了一遍。”

因为疫情在家里宅了两个月,孩子不能出门,天天在家喊“无聊”,心情不好。大人也浮躁,有时候会训斥他。“特别是爸爸在家办公打电话的时候,他在旁边捣乱,经常被吼。有天被爸爸狠狠凶了一顿并打了两下,第二天开始清嗓子变得频繁,一直都停不下来”。妈妈查了资料,觉得应该是惊吓引起的抽动症状。“我和爸爸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孩子本来就是容易受惊吓的体质,之前也受过几次惊吓,又哭又闹。要营造和睦有爱的家庭环境,大人要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

看诊之前,孩子现在的情况是睡眠不好,入睡困难,“除非很累的时候会秒睡,大部分时间也要15-20分钟才能睡着。睡前有时候会躺在床上翻腾,哼唧一些他不开心的事情,比如今天幼儿园写数字太难了,我明天不想去幼儿园。”磨牙,容易惊醒;大便3天左右一次,最长的7天才排一次,排便时间长,10-15分钟才能排完,大便量很多,颜色深,臭味重;手脚汗多;不长肉不长个,身高比中位数差3CM,但是体重差距大。脾气大,爱哭闹,注意力不能集中;不会主动和小朋友玩,在幼儿园也爱和老师互动;喜欢运动,但是会喊累,坐着的时候喜欢找东西靠着,有时候和人对话的时候会有“呃…呃…”的语气词。希望得到解决。

黄博士诊断

这个孩子吃了凉性的水果之后有腹泻的情况,孩子妈妈就以为孩子身体偏寒,不再给寒性的食物吃。也有坚持推拿和艾灸。但我们讲过,小孩的体质往往比较复杂,寒湿交替、虚实夹杂。而根据妈妈的描述,小孩睡觉出汗,入睡困难,身体还是有热,舌苔发红,是典型寒热错杂,气阴两虚。

建议孩子明显的过敏症状,食物敏感也需要注意。清淡饮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但同时也要规避过敏的食物,以免食物敏感造成肠胃炎症或者其他症状。

III度敏感的麦芽和II度敏感的鸡蛋、青椒在规避的同时,还需要留意同时规避交叉感染的食物,I度敏感则不需要。

8月份孩子看着的时候,营养元素钙、镁、锌、磷等都比较缺乏,维D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跟孩子频繁生病,肠胃吸收不良有关。

经过5个月的调理,孩子的维D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营养吸收开始走上正轨。后续就可以用中药进行调理。

医案分析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异常可引发身体多系统的疾病,影响生长发育,检测发现,患儿存在食物肠道过敏的问题,长期肠道免疫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复刺激,可致肠黏膜受损,通透性增加,引发肠漏,使食物中营养不能被完全吸收,生长发育缺少营养物质基础。需先避开慢敏食物,预防肠漏的发生。患儿夜间睡眠不安、磨牙、盗汗症状与胃肠道菌群紊乱,SIgA超标背后的炎症、压力、营养状况、负面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

行文最后,老生常谈:中医辨证论治,文中案例部分的建议仅仅适用所举例的小患者。体质、病因明确之前,万勿套用。

我是医师黄圆媛,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