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感冒,这些症状赶紧就医,别耽误了孩子

文 / 孕妈学堂
2021-01-06 18:56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这几天芽芽所在的幼儿园,小孩子越来越少,不是感冒流鼻涕,就是肠胃不舒服,而有些家长更是怕孩子去幼儿园被传染,选择了在家带宝宝。为了让宝宝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茁壮成长,今天芽芽妈就给大家如何分清流感和感冒,如何预防流感,如何注射流感疫苗,如何让宝宝健康过冬。

流感&感冒

流感,全称是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行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而感冒则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季节性不明显。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呢?

① 致病原

流感由流感、副流感病毒引起,分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

感冒90%主要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

② 症状

流感时,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局部症状较轻,但伴有头疼头晕、肌肉乏力、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

前驱期会出现39~40℃,畏寒、畏战,还会有咽喉痛、干咳、眼结膜充血等情况。

对于孩子来说,发热程度体温高于成人,若患有乙型流感,还会出现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特别是新生儿会发生嗜睡、厌奶等情况。

而患感冒时,不会有发热情况,也不会有畏寒、畏战等症状。

③ 周期

流感的潜伏期大都在1~7天,周期是2~4天,少数人群咳嗽症状会持续数周。

感冒的周期大概是5~7天左右,如果体温偏高,最多持续2天左右。

④ 季节

流感一般在冬春季节较为频发,尤其是11月-次年3月。

感冒没有季节性的明显特征。

⑤ 并发症

流感可诱发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甚至是流感病毒性肺炎。出现高热、咳嗽、严重会出现肝、肾等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

感冒则很少有此类并发症。

流感的易感人群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流感季时,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29~65万死于流感。

① 5岁以下的儿童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而2岁以下风险是最高的,若是月龄低于6个月,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② 有慢性呼吸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高危人群。

③ 孕妇

④ BMI大于30的肥胖人士

⑤ 大于65岁的老人

这类人很容易在感染流感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及时就医。

患流感的四种情况

如果孩子有以下症状,基本上患有流感,需要及时就医。

① 持续高烧,39℃以上,持续时间超过3天,退烧困难;

② 伴有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

③ 精神不佳,头疼头晕、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嗜睡、躁动;

④ 呼吸困难、急促、口唇发绀。

如何治疗

流感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宝宝患流感后切忌盲目使用各类抗生素,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01

药物治疗

可以选用奥司他韦(胶囊、颗粒都可以)来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可以明显降低重症和死亡率。

对于12月龄以上的宝宝,要按照体重分剂量服用,每天两次。

体重<15kg,每次30mg

15kg<体重<23kg,每次45mg

23kg<体重<40kg,每次60mg

体重>40kg,每次75mg

02

注射疫苗

我国的流感高发季一般都在10月~次年的5月份,而注射疫苗后,一般要经过3~4周才可以产生抗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提出:接种疫苗最好的时间应该是在10月底之前完成。

目前,我国的流感疫苗有以下几种:三价灭活疫苗、四价灭活疫苗、三价鼻喷减毒活疫苗。而四价的疫苗要比三价多预防一种包含毒株亚型的流感病毒。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四价、三价、国产、进口的灭活疫苗基本上没有差别。

6~35月龄:接种0.25毫升剂型的三价灭活流感疫苗;

36月龄以上:接种0.5毫升剂型的三价、四价灭活疫苗;

3~17岁及以上:可选择三价鼻喷减毒活疫苗。

根据不同的疫苗种类和不同的年龄,疫苗的注射次数也是不一样的。

未接种&接种2剂次以下的:

6~35月龄:接种0.25毫升剂型的三价灭活流感疫苗2剂次,每次间隔一个月;

36月龄~8岁:接种0.5毫升剂型的三价或四价灭活流感疫苗,每次间隔一个月;

或者接种0.2毫升剂型的三价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2剂次,每次间隔一个月;

9岁及以上:接种0.5毫升剂型的三价或四价灭活流感疫苗1剂次;

9~17岁之内:接种0.2毫升剂型的三价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1剂次。

接种过2次及以上的:

6~35月龄:接种0.25毫升剂型的三价灭活流感疫苗1剂次;

36月龄以上:接种0.5毫升剂型的三价或四价灭活流感疫苗1剂次;

9~17岁:接种0.2毫升剂型的三价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1剂次。

如何预防

爸爸妈妈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宝宝们预防季节性流感,比如:

①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在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② 室内要勤通风、保持干燥、空气清新;多打扫,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可以给宝宝多晾晒被褥。

③ 不要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尽量少去封闭的公共场所。

参考文献

【1】斯蒂文·谢尔弗,《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有限公司,2018

【2】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

【3】马建荣,《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