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了药咳嗽却不见好?药师教你对症下药
目前市场上止咳的中成药品种比较多,如果选择不对,不但对疾病没有效果,还有可能加重病情。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选择止咳的中成药。
中医上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中医上导致咳嗽的原因分为外感和内伤。
1、外感咳嗽
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其中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随风邪侵袭人体,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
2、内伤咳嗽
由于饮食、情志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咳嗽。包括其它脏腑病变涉及肺(如饮食不调,过食肥甘,酿湿生痰;嗜烟好酒,熏灼肺胃;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犯于肺;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和肺脏自病(如肺系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而上逆作咳。)两种情况。内伤咳嗽证型包括痰湿咳嗽、痰热咳嗽、肺阴虚咳嗽、肺气虚咳嗽。
1、风寒咳嗽
咳嗽,痰稀白或有泡沫,喉痒,伴有发热怕冷,头痛、全身痛,鼻塞流涕等风寒感冒症状。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寒咳嗽常用中成药:
① 通宣理肺丸
适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咳。风热、痰热咳嗽、阴虚干咳慎用。本品含麻黄,心脏病、高血压慎用,孕妇慎用。
② 杏苏止咳糖浆
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逆。功效宣肺散寒,止咳祛痰。风热、燥热、阴虚干咳慎用。
③ 小青龙合剂
适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功效解表化饮,止咳平喘。孕妇、内热咳嗽、虚喘慎用。本品含麻黄。
④ 苏黄止咳胶囊
适用于风邪犯肺,肺气失宣。功效疏风宣肺,止咳利咽。本品含麻黄。
2、风热咳嗽
咳嗽气粗或咳声嘶哑,痰粘稠或黄稠,咳痰不爽,常伴发热,不怕冷,头痛,咽喉痛等风热感冒症状。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风热咳嗽常用中成药:
① 急支糖浆
适用于外感风热,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功效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寒证甚用,孕妇慎用。本品含麻黄。
② 川贝止咳露
适用于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功效止嗽祛痰。风寒咳嗽慎用。
③ 蛇胆川贝液
适用于肺热咳嗽。功效清肺、止咳、除痰。孕妇、痰湿犯肺久咳不止慎用。
3、风燥咳嗽
无痰或少痰,干咳,口、鼻、咽干燥,咳嗽伴有胸痛,头痛,无汗,尿黄,大便干燥等。治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风燥咳嗽常用中成药:
① 蜜炼川贝枇杷膏
适用于肺燥咳嗽。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本品含蔗糖、蜂蜜,糖尿病患者忌用。
② 强力枇杷露
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功效养阴敛肺,止咳祛痰。本品含罂粟壳,不宜长期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4、痰湿咳嗽
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易于咳出,早晨咳嗽咯痰尤甚,有气喘、痰鸣、胸闷、便溏等症状。治宜补肺健脾,燥湿化痰。痰湿咳嗽常用中成药:
① 痰咳橘红液
适用于感冒、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功效理气祛痰,润肺止咳。风热者忌用。
② 二陈丸
适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胃。肺阴虚所致的燥咳不适用。
5、痰热咳嗽
咳嗽气急,痰多色黄质稠,甚或痰中带血,难以咳出,舌红苔黄腻等。治宜清热泻火,止咳化痰。痰热咳嗽常用中成药:
① 二母宁嗽丸
适用于燥热蕴肺。功效清肺润燥,化痰止咳。风寒咳嗽慎用。
② 橘红丸
适用于痰热阻肺。功效清肺、化痰止咳。孕妇、气虚咳喘、阴虚燥咳慎用。
③ 肺力咳合剂
适用于痰热犯肺引起的咳嗽痰黄。功效清热解毒、镇咳祛痰。孕妇慎用。本品含辅料阿斯帕坦,苯丙酮尿酸症患者不宜使用。
④ 复方鲜竹沥液
适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功效清热化痰,止咳。风寒咳嗽不适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6、肺气虚咳嗽
咳喘无力、气短,咯痰白、稀,自汗,畏风,怕冷,面色苍白等。治宜补肺益气,止咳定喘。肺气虚咳嗽常用中成药:
① 人参保肺丸
适用于肺气亏虚,肺失宣降。功效益气补肺,止嗽定喘。外感、实热咳嗽慎用。含麻黄、罂粟壳。
② 固本咳喘片
适用于脾虚痰盛,肾气不固。功效益气固表,健脾补肾。外感咳嗽慎用,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急性发作慎用。
③ 蛤蚧定喘丸
适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虚劳久咳。功效滋阴清肺,止咳平喘。孕妇、咳嗽新发者慎用。
7、肺阴虚咳嗽
咳声短促,夜间加剧,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白粘不易咳出,甚或痰中夹有血丝,潮热盗汗。治宜养阴润肺、止咳化痰。肺阴虚咳嗽常用中成药:
① 养阴清肺丸
适用于阴虚燥咳。功效养阴润燥,清肺利咽。孕妇、脾虚便溏、痰多湿盛慎用。
② 百合固金口服液
适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功效养阴润肺,化痰止咳。风寒咳嗽不适用。痰湿壅盛者不适用。
③ 蜜炼川贝枇杷膏
④ 强力枇杷露
药师提醒外感咳嗽其病尚浅易治,服药期间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内伤咳嗽其病较深,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治疗难取速效。如果久咳不愈,应到相关科室就诊,进行相关检查,避免病情延误。
审稿专家:北京佑安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副主任药师朱晓虹,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管药师薛颖,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副主任、主任药师白玉国,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药师张威,宣武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药师 姜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