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儿童感冒,医生提醒家长尤其不能犯这10个错误

文 / 家庭育儿分享
2020-12-20 18:54

冬季是婴幼儿和儿童感冒的高发季节,发病比其他季节多出3~5倍,尤其当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和流感的盛行,这个貌似是小毛病的感冒也经常让人如临大敌。

虽然感冒这个话题大家并不陌生,但很多家长一碰到孩子有感冒症状特别是发热、咳嗽厉害的情况,就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有的还可能护理不当损害了孩子的健康。

为此,我整理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家长最容易犯的10个错,也是在儿科门诊医生往往来不及详细说明但是家长疑惑重重的问题,旨在帮助家长们能在孩子感冒时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会从容、正确地应对,而不是病急乱投医、乱吃药!

错!

我们老百姓口中的感冒,在医学上就是“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窦、扁桃体、咽部、喉部,所以不难理解,孩子感冒时,可有多个部位的炎症,例如出现鼻炎、扁桃体炎。

流感又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的病因,绝不只是流感病毒,只不过在冬季流感盛行,所以家长会有这个错误认识。

根据病因,感冒多分为普通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冒、支原体及其他病原引起的感冒。

大多数孩子的感冒,都是普通病毒(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引起的,包括在冬季。但确实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那么家长该如何判断孩子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呢?

1)患流感时体温一般会突然飙升,高达39℃或40度。而普通病毒感冒引起的发热体温多是缓慢上升的。

2)普通病毒感冒发热的同时可有咳嗽、流涕等;流感常常最开始发热时就是干烧,孩子没有咳嗽、流涕表现,而且可能还有全身发冷、发热时精神不佳等表现。

错!

首先,流感疫苗建议每年都接种,因为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不同。

前一年接种的疫苗只是针对前一年流感病毒株的,第二年肯定要用新的疫苗。另外,流感疫苗的保护期限是6~12个月,所以即使去年和今年流行的病毒株一样,也要重新接种疫苗。

另外,接种疫苗后,也不是百分之百就不得流感了,这是个概率问题。但接种疫苗后即使得了流感,也会大大降低发展为重症的概率。

错!

可能学习过一些科普知识的家长,都认为血常规可以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所以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热,就立马带去医院要求医生开单子抽血。其实这样做,可能是让孩子接受了不必要的检查。

通常孩子发热12小时内查血常规,可能意义不大。因为此时人体内才刚刚开始反应,各项指标不稳定,要查也要等到24小时以后再查。另外,不能单纯靠血常规检查单就判断孩子是什么感染。诚然,大部分情况下,病毒感染会引起淋巴细胞比值升高、白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比值降低;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比值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但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候病毒感染也会引起白细胞增高。

所以家长不要死盯着化验单不放,检查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有经验的医生会结合孩子的临床表现综合做出判断。

错!

近些年关于抗生素滥用的科普不少,导致有的家长谈抗生素色变,总害怕孩子吃了抗生素会影响免疫力、会出现耐药等等。确实占很大比例的普通病毒引起的感冒,是不需要服抗生素的。

但是!如果孩子是细菌性感冒,就要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那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性感冒呢?甚至有的时候刚开始是病毒性感冒,后来发展成合并细菌感染是为什么呢?

感冒时人体的抵抗力会下降,如果护理不当,很可能造成潜伏在呼吸道的细菌兴风作浪,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如果孩子再出现高热、咳嗽、咳黄色痰,可能就有细菌感染了。此时要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服用抗生素,要遵医嘱服药,一定不能随便停药。抗生素用的关键就是要足量、足疗程,家长如果因为担心抗生素副作用随便给孩子停药,不但控制不好病情,反而适得其反。

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年龄的界限,就是如果孩子是低于3月龄的宝宝,因为其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如果出现感冒发热,一定要及时就医。

错!

热性惊厥是指:

  • 发热后(超过38℃)孩子出现抽搐、神志不清,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5分钟。
  • 好发于6月龄~5岁的孩子,发生率大概在2%~4%。

所以家长没必要担心孩子一发热就会出现热性惊厥,但是之前有过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再发热要警惕。

绝大多数热性惊厥都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

但是!如果是复发性热性惊厥或发作频繁(一年大于5~6次)、发作时间长(尤其是大于30分钟),要看医生,请医生评估。

错!

家长一定要明确一点:

孩子发热时的退热,目的是让孩子感觉舒服!而不是一味地要降低体温。有的家长看孩子发烧,非要给洗澡降温、酒精擦浴,折腾孩子不说,孩子也不会感觉舒服。

物理降温能不能用呢?

要看情况。发热分三个阶段:即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 在体温上升期,孩子会怕冷甚至打寒战,这个时候就不能物理降温。
  • 如果孩子觉得热,可能是处于高温持续期或体温下降期,可以适当给予物理降温,但要注意:不要用酒精擦浴、退热贴效果也不好;

室温保持在23℃~25℃、湿度在60%左右,采用温水浴或用温毛巾腋窝、腹股沟等处,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感觉舒服,那说明措施得当,如果孩子不耐烦、烦躁,就不要物理降温了。

错!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安全退热药。

  •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月龄以上儿童、24小时不超过5次;
  • 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以上儿童,24小时不超过4次。

两种退热药联合用是不推荐的,因为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肝肾损伤,也没必要。

退热药怎么吃?

孩子服用一种退热药后,一般在2小时起效,如果超过2小时体温仍不降或者反而再升高,可以换另一种退热药。不要孩子一吃退热药才不到一小时,看体温不降就着急换药,药物发挥作用是需要时间的啊

另外,请记住给孩子退热药的目的是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让孩子感觉舒服,而不是针对发热本身。

错!

不止是感冒能引起孩子咳嗽!咳嗽是呼吸道的一种防御机制,可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所以咳嗽,尤其是婴幼儿伴有痰的咳嗽,慎用镇咳药。咳嗽感受器分布于咽喉部、气管及主支气管和胸膜,耳和鼻部也有分布,所以上述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咳嗽,但咳嗽感受器主要分布于气管和主气管,引起咳嗽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呼吸道炎症,包括感染性和过敏性。故呼吸道感染可引起咳嗽,但咳嗽不一定为呼吸道感染。

除了感冒,在儿童当中很长的就是“过敏性咳嗽”,即气道过敏性炎症导致的反复咳嗽,常在吸入冷空气、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和尘螨、运动或者上呼吸感染后诱发,表现为夜间或运动后咳嗽加重。

若孩子经常夜间或者运动后咳嗽,要警惕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可能,需及时就医,必要时做过敏原检测。此外,慢性鼻炎(如反复流鼻涕、打喷嚏、鼻痒或鼻塞)或者慢性鼻窦炎(如流黄脓鼻涕伴或者伴有头痛)亦会导致反复咳嗽,为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甚至气管,引起的咳嗽,表现为晨起后或者睡前等体位变化时咳嗽较重,此种咳嗽处理主要是针对鼻炎和鼻窦炎的治疗。

错!

确实大多数孩子的感冒只要处理得当,都没啥问题。但要警惕一种情况,就是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小儿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发病前1-3周常有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轻型者可以无明显自觉症状。中型患儿可以出现以下表现:小婴儿可表现为吃奶差、哭闹、烦躁、嗜睡、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幼儿可有乏力、懒动、长出气等表现;年长儿可诉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乏力等不适。重型患儿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患儿处于休克、昏迷、抽搐等危急情况,要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

所以,如果孩子感冒后(一般是在感冒后数天或2~3周后),出现了心跳不正常(每分钟少于60次或超过120次)、胸闷胸痛、气喘、头晕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现,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可能,要及时就医。

总之,孩子得了感冒,问题可大可小,大部分孩子经过精心护理,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文中提到的这些错误认识,家长一定要警惕,别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影响了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