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泰诺和泰诺林,一字之差,有啥区别?这些应用要点你该知道

文 / 功能健康寝具
2020-11-15 10:19

泰诺和泰诺林,这两个只有一字之差的常用药,对于不具备药学专业知识的普通民众来说,其实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由于它们均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解热镇痛类OTC(非处方)药物,不需要凭借处方购买,在药物剂型上也雷同,多以片剂和混悬剂形式售卖,商品名又极其相似,所以很多人会忽略它们的差别,甚至当成同一种药物来使用。借由本文,我们来深度扒一扒,这一对名字极具迷惑性又易混淆的药品究竟有何不同?它们在应用上又有哪些要点呢?

仔细观察泰诺和泰诺林的商品外包装,你会发现:泰诺的包装盒上写着硕大的“酚麻美敏片”,或“酚麻美敏混悬液”;而泰诺林药品的外包装上,标注的则是“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或“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它们外包装上这些不同的名称到底有何含义呢?

其实,药品外包装上我们所熟知的“泰诺”和“泰诺林”,是该药品的商品名,这个名称可因药品生产企业、剂型等不同而异。但“酚麻美敏”,或“对乙酰氨基酚”,则是该药品的通用名,代表的是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唯一不变的通用名称。举个例子,如:泰诺林、百服咛、必理通,均是药品的商品名,这几个名字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似乎完全没有关联,但其药品通用名均为“对乙酰氨基酚”。说穿了,泰诺林、百服咛(非日夜百服咛)、必理通本质上都是对乙酰氨基酚,差别只在于药品生产厂家或剂型的不同。

从前述药品的通用名称即可得知,泰诺与泰诺林在药物组成成分上是有明显区别的。泰诺为复方制剂,由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组成。“酚麻美敏片/混悬液”这个通用名,实则来源于上述四个组分,各择一字组合而成。

在治疗感冒时,四种组分各司其职:含量最大的组分对乙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主要用来缓解发热和疼痛;盐酸伪麻黄碱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能减轻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症状,缓解鼻炎及鼻窦炎引起的鼻充血;氢溴酸右美沙芬为非依赖性中枢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可减缓感冒及各种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咳嗽;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为抗组胺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用于缓解流泪、喷嚏和流涕等感冒症状。

故此,当感冒后出现发热、头痛,伴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时,宜选用泰诺。但要注意,若白天需从事驾驶或高空作业、操纵机械等工作,日间不宜服用泰诺,因其所含成马来酸氯苯那敏有引发嗜睡的风险;此外,血压较高的患者亦不建议服用泰诺,因盐酸伪麻黄碱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导致血压升高,此类人群均宜选用其他类型的感冒药。

需要顺便提一下的是,由于麻黄碱是制造冰毒的前体化合物,故麻黄碱及其盐类化合物,如:泰诺中所含的盐酸伪麻黄碱,均为国家严格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因此,以盐酸伪麻黄碱为组分之一的酚麻美敏制剂,亦属国家管制药品。这也是很多朋友不解,为什么买个感冒药,还需要实名登记的原因。

而泰诺林,药物成分是单一的对乙酰氨基酚,药品通用名为“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混悬滴剂”,临床主要适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也常被应用于减缓各种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神经痛、痛经等。所以,在普通感冒致发烧、头痛,但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不明显时,常会用到泰诺林,而不是泰诺。

作为常用的OTC药,泰诺和泰诺林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感冒、各种轻中度疼痛,还有困扰各家宝妈的小宝贝们猝不及防的发烧,都常常会用到。应用的普遍性和高频率常常导致人们忽视其潜在的危害性,即使多次实践没有表现出身体损伤,也不表明一定安全可靠。

泰诺和泰诺林中含有的主要或唯一药物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是药源性肝损伤的关键诱因。当机体过量摄入对乙酰氨基酚时,会导致其中间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的蓄积,此时肝细胞中能与之相结合的还原性谷胱甘肽就会相对不足,无法及时而充分地对其解毒而造成肝小叶坏死,进而导致肝损伤,甚至急性肝功能衰竭。

可见,超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后果十分严重。不过,也无需谈虎色变,在治疗剂量下常规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并不会出现肝毒性。所以,对于泰诺和泰诺林等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在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范围内,合理应用非常必要且重要。

& 避免重复用药而带来的超剂量应用

不少人在使用感冒药物时,偏好中西合璧,常常在使用了酚麻伪敏或对乙酰氨基酚制剂后,再来点“中药”制剂,如:维C银翘片、新复方大青叶片、感冒清片等,期望减低化学药品的用量,同时凭借安全无毒的“中药”制剂巩固疗效。殊不知,这一类所谓的“中药”制剂,只是商品名挂了个中药的外皮,本质上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比如前文提及的三种应用于感冒的“中药”制剂,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此一来,无疑相当于每一次服药都在重复和加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带来过量摄入的隐患。在使用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 感冒用药悠着点

普通感冒是一种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所谓自限性疾病,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至一定程度后,可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调节来控制病情并痊愈。故而普通感冒,即使不做任何治疗,大部分人也会在一周左右康复。通常,在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医学界能做的,只是使用药物治标,即缓解症状,或者干脆不治疗等待自愈。所以,对于平素身体状况较好的人群而言,感冒用药真的可以悠着点。症状较轻时,不服药、多喝水、多休息也不失为一种选择;症状较重时,可适当服药,症状缓解即停药,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 见热就上退烧药不可取,用药要讲究时机

临床上引起发热的原因非常多,感冒引起的发热只是众多发热因素中的冰山一角。许多炎症都可能导致发热,中暑也可能导致发热,甚至小宝贝出牙也可能出现低热等,不同病因下的发热,有各自适宜的处理方式,不可见热就上对乙酰氨基酚。

特别是对于抵抗力较弱、体温调节尚不完善的幼儿,发热如同家常便饭,家长们也是嫉热如仇,着急上火起来,用药也就没了分寸。有时候孩子只是低烧,精神状态很好,家长也迫不及待要上退烧药,理由是防范于未然,以免后期体温升高。

这个认识的误区务必摒弃,其一:孩子的肝肾功能发育还不完全,肝脏解毒能力不如成人,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的频繁使用,无疑增加了肝脏负担,反倒为健康带来隐患;其二:退热药的使用,国内儿科医师的建议是腋温超过38.5℃,既往有抽搐史的患儿38℃以上,伴精神不好,四肢发凉时予以考虑(小婴儿除外,发热需及时就医)。也就是说,要科学安全地用药,不能想当然。还有,比如:机体散热受阻而引起的发热,如中暑发热,就应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上退烧药。

用药无小事,细心保安全。提醒大家,在日常在购买和使用OTC药物时,一定着重留心药品包装盒或说明书的描述,不能迷迷糊糊凭借惯性思维,管它“泰诺”还是“泰诺林”,反正只要感冒发烧就用起来,也不知到底用的是“酚麻美敏”,还是“对乙酰氨基酚”,给身体健康埋下隐患。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用法用量、使用禁忌、不良反应,可以告诉我们用了什么、该用多少、怎么用更合理、可能带来什么样的身体损害,值得我们每一位使用者详细了解和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