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眼睛也会感冒?看一眼就会传染??

文 / 眼说家
2020-03-18 08:24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比前段时间来说,疫情好转多了。但疫情还没到拐点的时候,钟南山院士在与驰援荆州的广东医疗队的远程会诊中提及,当务之急是要鉴别流感与新冠肺炎。

冬春季节交替,普通人要注意防范流行性感冒。你知道眼睛也会“感冒”吗?今天小编科普的就是在小儿中甚至成年人里都非常常见的一种眼病:流行性角结膜炎 EKC (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

从这个病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既然是“流行性”,肯定有非常强的传染性。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眼病”?严格来说,红眼病是很多传染性结膜炎的统称,其发病原因可能是细菌也可能是病毒,而流行性角结膜炎(EKC)则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红眼病类型之一。

其症状主要是单眼急性发作、有异物感以及眼红、流泪、畏光、眼睑水肿,并极有可能波及到另外一只眼睛,研究发现,近50%的眼病儿童,在发病前都有类似感冒的呼吸道症状,且具有很高的传染性。

那为何EKC会和感冒有关系呢?这是因为EKC的元凶人类腺病毒HAdVs (Human adenoviruses)主要侵犯的是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以及眼球表面。呼吸道和眼睛同时产生不适的症状,我们也把EKC戏称为“眼睛的感冒”。

人类腺病毒让我们的眼睛感冒,主要三个阶段。

首先是接触入侵。人体腺病毒主要是通过眼泪、飞沫等液体传播。当一个EKC病人用手擦了眼睛后,并用沾有眼泪的手和我们握手,而我们又没有及时洗手就吃东西,或者用这只手去揉了眼睛,那么极有可能引起感染。一旦发生了感染,病毒就会迅速入侵细胞内,并潜伏起来。

然后是复制和防御战。病毒在入侵后的2~12天内,在我们的身体里疯狂复制,并逐步开始入侵破坏周围细胞。这个时候,我们的免疫系统也会出动各种白细胞,与病毒作战。但是由于病毒和细菌不同,它们不但会躲在细胞里面进行复制,同时还会变异甚至整合我们人体自身的DNA,所以白细胞的作战并不顺利。

这个时候EKC症状最严重,病人一般会出现眼红、眼痒、异物感,并伴有大量粘液样的分泌物,如果病情严重累积角膜的话,还会出现角膜炎,引起视力下降。而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主要是白细胞释放了各种细胞因子,大量的眼泪和粘性分泌物里也包含了“战死”的白细胞。

第三步,抗体产生和反攻。虽然腺病毒(HadVs) 很难对付,但我们的免疫系统也不是省油的灯。白细胞的作战虽然非常困难,但也不是毫无收获。免疫系统会针对身体的情况做出反应,在感染3~7天内,专门针对病毒的特殊武器——抗体就会在身体里产生。

而当大量抗体被派发到前线时,战局就成了一边倒的局面,反攻的号角彻底吹响,病毒会逐渐被消灭。随着病毒的减少,参战的白细胞慢慢撤离战场,细胞因子的释放也逐渐减少,我们眼部的各种不适也会逐渐好转并消失。但是,在症状完全好转之前,只要还有病毒存在,病人还是具有传染性,因此不可盲目过早接触。

所以,严格说流行性角结膜炎(EKC)是个自限性的疾病,只要我们的免疫系统正常,发病后一般在1~3周左右(具体看个体免疫力)都会逐步自行好转。治疗上,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建议还是对症治疗,比如滴人工泪液、冷敷、抗组胺药等缓解眼部不适,而对老人或孩子以及免疫力相对弱的人群,可以局部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

平时做好个人卫生,去人流量较多的地方时尽量戴口罩,小朋友们在进食前一定要勤洗手,不要随便用脏手揉搓眼睛,同时多注意体育锻炼。

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不幸中招感染了,也不用惊慌,首先要去医院及时就诊,让医生评估病情指导用药,出门时最好戴个墨镜以防红红的眼睛吓到别人。在家时,做好隔离,吃饭、洗漱必须分开,得病期间也不要和家人亲密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人使用的毛巾、碗筷等物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最后,小编再次强调,流行性角结膜炎(EKC)是通过接触体液传染的,民间一些“看一眼病人的红眼睛就会被传染”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大可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