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反复不好多是气虚体质引起的,这样调理体质才有效

文 / 骨伤的杨张张扬
2020-02-10 00:28

反复感冒是指在一年内或一段时间内感冒症状反复发生或缠绵难愈。

发作常见:恶寒较重、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频繁打喷嚏或流清涕、咳嗽痰白、倦怠无力;平素常见恶风汗出、神疲体倦、气短乏力、食欲不振、手足发凉。

西医学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属于本病讨论范畴,目前反复感冒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西医学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和营养缺乏关系密切,常见于老人、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中医体质学认为气虚体质之人卫外不固,机体防御外邪、驱邪外出的能力下降,故易反复感冒。阳虚、阴虚体质亦容易反复感冒。

(一)调养范围

适用于气虚体质易患感冒人群的调养。

(二)预防法则

益气实卫为主,兼以祛风御邪。

(三)预防方法

在气虚质调养方法精神调摄、形体锻炼、饮食调理(包括药膳食养)、起居调护、针灸推拿的基础上,结合以下预防方法。

1.药物预防

常用药物:生黄芪、山药、大枣、炒白术、茯苓等补气药为主,少佐配伍防风、荆芥、苏叶等祛风散邪药1~2味。

代表方剂:玉屏风散。出自宋•张松《究原方》(炙黄芪、白术、防风),具有益气实卫、祛风御邪的功效,适用于气虚体质易于反复感冒者。

2.非药物预防

01、推拿法:

选取气海、足三里为主穴,配以风池,益气补虚、强健体质,兼祛风散邪,配合运用,可达到益气不留邪、祛风不伤正的目的。

②操作方法:首先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以掌根着力于气海、足三里穴,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每穴按揉1~2min,以微胀得气为度。然后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医者用一指禅推风池穴1~2min,以酸胀得气为度。

02、灸法:

选取足三里、气海、肺俞为主穴,配以大椎,益气、补虚、实卫,兼鼓舞阳气、祛风散邪;

② 操作方法:患者采用侧卧位,医者以艾条温和灸法,点燃艾条,对准足三里、气海、肺俞、大椎穴,距皮肤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每穴灸15~30min,以患者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03、拔罐法:

选取肺俞、脾俞、肾俞为主穴,配以大椎、风门,补益肺脾,兼统营卫;

②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对患者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迅速将罐吸拔在穴位上,根据所拔罐的负压大小及患者的皮肤情况留罐10~15min,隔日1次。

04、耳穴压丸法:

选取耳穴肺、脾、肾为主穴,配以内鼻、气管、咽喉、风溪(依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1~2个穴位),实卫御邪、健脾益肺补肾,兼祛风散邪。

② 操作方法:首先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拇、食指同时在耳郭前后相对按揉耳穴,每穴按揉1~2min。然后医者对患者皮肤局部消毒,贴压王不留行籽或磁珠,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耳交替使用,每次每穴按压1~2min,每日2~3次.刺激强度以患者接受程度而定,一般用轻或中等刺激使耳郭发热、发胀或耳穴局部出现酸胀、疼痛灼热感。

05、穴位贴敷法:

选取神阙、肺俞、脾俞、肾俞为主穴,配以大椎,温阳益气、补肺健脾益肾,兼驱散外邪。

②操作方法:将黄芪60g、白术60g、茯苓60g、党参60g、山药60g、陈皮30g、半夏15g、神曲15g、炙甘草15g,放入砂锅内加水浸泡,按中药煎煮方法,去渣取液,将药液与赋形剂调和成糊状,制成直径3cm的药饼,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或第2天及当年冬季的一九、二九、三九第1天或第2天,分别贴于穴位上,胶布固定,每次留置4~6个小时,隔日一次。

(四)注意事项

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气虚体质者感冒发作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注意休息、多饮水,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以防疾病加重传变。待感冒症状消失后再用上述调养方法调体固本。

2.气虚体质者一般不耐疼痛,明代周于藩提出“缓摩为补”,故对气虚反复感冒者,使用推拿手法时要轻巧柔和,刺激力量不要过重,多选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

3.气虚体质者不耐冷热刺激,所以对气虚反复感冒者,使用灸法时多用温和灸,而少用雀啄灸,使热力慢慢渗透,达到补益作用。

4.气虚体质反复感冒者平素易倦怠乏力、耐受力较差,使用拔罐法时,如果吸拔力过强,留罐时间过长,患者可能会出现晕罐现象,所以选罐大小要适中、吸拔力不要过强,以免发生晕罐现象。

5.耳穴压丸法一般都很安全,但气虚体质反复感冒者体质较弱,对外界的刺激较敏感、反应性强,所以若使用磁珠贴压时选穴不宜过多、每穴放置磁珠也不能过多,一般一粒即可,以免干扰磁场导致身体不适,从而影响影响疗效。

6.气虚体质反复感冒者承受力低、耐受性差,调理身体不可贪图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长期徐缓补之,因此穴位贴敷法也需要注意疗程的连续性,三伏贴敷结束半年后继续给予三九贴敷,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中医体质养生学》。主编:倪诚 ,主审:王琦。人卫中医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