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娃“发烧”三天,进ICU上了呼吸机!流感的六大误区你可千万别信

文 / 消化肝病频道
2020-01-07 17:04

感冒人人都得过,不是什么非常严重的疾病,可是如果把流感当成普通感冒,后果会非常严重!

最近,一个5岁的小孩就在一次“感冒”后住进了ICU。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No.1

5岁娃“发烧”三天

进ICU上了呼吸机

5岁的晓芸(化名)从幼儿园回来后老说冷,妈妈量了体温后一看,39℃!孩子发烧了!喂过药后半小时。晓芸的烧就退下来了,可到了晚上又开始反复发烧。

到了第二天,晓芸还是没退烧,妈妈不放心,就带她到附近医院看医生。在看病时,孩子突然抽搐起来。经过医生的急救处理,几分钟后晓芸的抽搐缓解了,当天晓芸就被收进了住院部。

住院后晓芸还是反复发烧,最高时烧到了40℃以上,而且她的意识越来越差,最后进入昏迷状态,妈妈怎么叫她都没有反应。

发烧第三天,晓芸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这时她仍然昏迷不醒,还出现了呼吸急促的情况,医生只得上呼吸机帮助她呼吸。

发烧第四天,核磁共振检查传来坏消息:她的脑部多发病灶,典型的急性坏死性脑病!

医生团队仔细分析后认为,这很可能是流感引起的脑病。进一步检验后,“祸首”终于被揪了出来——甲型流感。

经过多个科室会诊,医生团队为晓芸制定了详细的救治方案。时间一天天过去,晓芸的病情逐渐好转,住院第六天,呼吸机撤了。第八天,她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

虽然转入普通病房,晓芸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由于病发期间出现了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晓芸的意识并没有完全恢复,不仅说不了话,就连爸爸妈妈也认不出来了。

目前晓芸还在做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No.2

这群冬季「连环食人魔」

每年带走数万条人命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当气温降低,凛冬将至,流感病毒就开始倾巢而出,四处进食。它们会通过飞沫进入猎物的呼吸道,呼吸道里的表皮细胞对于流感病毒来说就是一座座热气腾腾的小饭馆。

作为病毒,它们下饭馆也不用自掏腰包,因为它们一出生,老天爷就送了两张「门卡」。

这两张「卡」就是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一种叫血凝素,简写为H,帮助病毒进入细胞;另一种叫神经氨酸苷酶简写为N, 帮助病毒脱离细胞。

靠着这两张卡,流感病毒在细胞中来去自由。拥有不同的卡就可以进入不同动物的细胞,流感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比如 H1N1、H7N9、H5N1。

流感病毒还会在细胞内猥琐发育、繁衍后代,随后逃之夭夭,继续糟蹋下一个细胞。

呼吸道里的细胞一个接一个被流感病毒吃空,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从而发生局部炎症,进而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肌肉酸痛等症状。

不过,人体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素的,如果老刷同一张卡容易被免疫系统认出来,就地正法。

而流感病毒最歹毒之处,就是它们非常善变,让人体防不胜防,每隔几代,它们的「门卡」就会产生一些小变化,让免疫系统难以识别,有时候,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甚至会交流换卡。

原本不能感染人的流感病毒得到出入人体的「门卡」,就产生了像禽流感、猪流感这些跨物种传播的流感病毒。换过卡的流感病毒,是全新的病毒,免疫系统识别不了,致病性极强。

小孩和老人一旦碰到这样的病毒,就遭了殃,病毒继续向下侵犯气管、支气管,直至肺泡,导致流感病毒性肺炎。

No.3

六大流感误区

你中招了吗?

流感来势汹汹,危害不小,我国今年流感的发病人数远高于去年。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1-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全国报告的流感发病数稳居丙类传染病前三位,截止今年10月全国报告了2151330例流感病例,而去年全年报告的流感病例仅76829例。

流感病例数量的上升和公众对流感的错误认知不无关系,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流感不就是重感冒吗?扛扛就过去了

流感可比普通感冒“凶残”得多!1918西班牙大流感造成1000万人死亡,占当时总人口的1/20;1957年“亚洲流感”造成了约200万人死亡。

流感也不是扛扛就能过去的。如果只是打喷嚏、流鼻涕,发热不高于38.5℃,精神状态良好,则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好好休息,一般7-14天会自行痊愈。

但如果还有如下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流感,建议及时就诊,给予规范治疗,不要掉以轻心:

1)发热急、温度高(往往≥39℃),吃退烧药难退烧;

2)精神状态差、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

3)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4)其他家庭成员、或儿童学校里有流感疑似患者。

误区二:我身体很健康,不会得流感

这是对流感的最大误解!

根据一项对全球32个流感疫苗接种随机对照队列中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流感罹患率统计,有症状流感在成年人中的罹患率为4.4%,65岁以上人群为7.2%;所有流感(包括无症状感染)在成年人中的罹患率为10.7%。

流感的危害其实不在于突然高热(往往≥39℃)、肌肉酸痛、寒战发冷、四肢无力等表面症状,而是有可能会导致体质较弱者(老人、儿童和免疫力较弱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肺炎、脑膜炎等。

误区三:只有当受感染的人有症状时,流感才具有传染性

流感主要通过人传播。

病毒由被感染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谈话时形成的大液滴传播。这些液滴可以落在周围人的嘴或鼻部,并被吸入肺中。传播也可通过与感染者的环境、呕吐物或黏膜接触而发生。

虽然感染者有症状时最可能发生传播,但数据表明,无症状的感染在流感传播中也起到很大作用。流感病毒在流感感染者症状发作前数天的上呼吸道和鼻咽中就可检测得到。

误区四:已经得了流感,就不用再接种流感疫苗了

由于每一年会同时流行多种流感病毒,而每一种流感病毒都可以单独引起感染,因此即便得了流感,依然建议接种流感疫苗。但要在热退、疾病症状基本缓解后接种。

误区五:流感疫苗没用,打了还是会得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的保护率确实达不到100%;但是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以极大降低患流感的风险,还能减轻流感的严重程度、降低发生重症的风险、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一项系统综述纳入了1998-2008年国内文献中的2项RCT和11项队列研究显示,流感疫苗对我国18-59岁成人流感样病例(ILI)的预防效果为47%。

误区六:现在已经是流感高发期,打疫苗来不及了

来得及,整个流行季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可以获得有效保护。

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

甲型流感流行季存在地区差异,纬度≥33°的北方,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1-2月单一年度高峰;纬度<27°的南方,每年4-6月单一年度高峰;两者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每年1-2月和6-8月双高峰;

而乙型流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单一冬季高发。

为了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保护,建议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现在已经进入流行季,对未完成接种的人群仍建议及时接种疫苗接种,因为在整个流行季仍有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

来源:医闻速递

更多专业健康资讯,请关注“消化肝病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