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冒的一些误区 你一定要避开
每年到了夏秋季节交换时总会有一批人鼻塞流涕、头昏脑胀,到了秋冬季节更是一大批人因为咳嗽不止而使得周围人“退避三舍”,这就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感冒。大家可能对感冒有很多认识误区,今天小编就带你一一认识这些误区,让你平稳度过感冒易发季。
误区1:感冒是小病,不吃药
感冒大都是病毒感染,一般5-7天就能自愈,服药也都是对症治疗,缓解发热、流鼻涕等症状。如果感冒症状不重,可以不用吃药,多喝水、多休息即可。但是,如果感冒症状比较重,就要吃药或采取其他方式治疗,以避免机体免疫力下降,合并细菌感染或产生并发症。
误区2:感冒了,盖上被子捂一身汗就好了
有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都认为伤风感冒就是着凉了,捂一身汗就好。所以,感冒后,喜欢通过捂被子或喝姜糖水的方式发汗。这种方式确实可以缓解一些症状,但并不能减轻病情,如果出汗过多,容易造成脱水,还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而加重病情。
误区3:感冒了,出去跑一圈就好了
还有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用运动的方式来治疗感冒,感冒了就跑几圈,出一身汗就好了。这种方法不可取,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剧烈运动会消耗体力,使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不利于感冒的康复,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误区4:感冒是发炎,一定要吃消炎药
有些人认为感冒是炎症,刚有一些感冒症状就吃消炎药,其实这是错误的方式。感冒约80%是病毒感染,只有20%是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消炎药是抗生素,针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才有治疗效果,如果没有分清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就乱服消炎药,只会加重机体负担,产生耐药性。
误区5:感冒了立即吃药或怕感冒提前吃药预防
有些人认为一感冒赶紧拼命吃药,这样好得快。其实,身体都有一定的免疫力和对抗病毒的能力,还有一些本能的防御措施,比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和发烧,这些都是机体对抗病毒的防御能力,它们能驱赶病毒排出体外,降低病毒的破坏力。如果过早或长期服用药物反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也会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的疗效。
误区6:多吃几种药或者大量吃药,感冒好得快
感冒了,想快点好起来,就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物,比如:清热解毒的、镇痛的、抗生素、中药、西药、激素类的、维生素等等,认为药物越多疗效越好。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用药行为,大部分感冒药的成分相同,增加药物种类或者剂量,只会加重药物的副作用,并且两种作用不同的药物可能作用抵消,还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
最后提醒大家:一旦感冒了,要注意生活规律,多喝水,多休息,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含维生素高的食物,适当增减衣服;服用药物前或症状严重时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或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乱用不科学的办法,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