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问“咳嗽会咳出肺炎吗?”这篇文章把咳嗽说透了!

7、使用止咳药物:由于咳嗽药物是通过抑制神经中枢起到的镇咳作用,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弊大于利,不建议使用;如果一定要用,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福尔可定或者右美沙芬,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绝对不要使用任何含有吗啡(阿片)成分的止咳药物;8、使用化痰药物:如果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会刺激咳嗽排痰,而咳嗽的过程本来就会刺激呼吸道产生更多的分泌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用化痰药物,分泌物被稀释,排出顺利,能够利于宝宝康复。当然,化痰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用药。特别是对于一岁以下的宝宝,化痰药物可能引起呛咳,在国内是被禁止的;9、雾化吸入治疗:可以通过局部用药,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释痰液、防止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一般的感冒咳嗽,医生检查没有明显异常时,可以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治疗,帮助湿润呼吸道、预防继发感染;如果是伴有其他问题,医生也会加入相应的药物,如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布地奈德(激素类)、氨溴索(化痰),雾化吸入治疗必须遵照医嘱执行,不可擅自用药;10、排除环境的过敏因素:比如停止使用驱蚊剂,避免宝宝接触过敏原等等,这样来避免过敏导致咳嗽;11、接种疫苗:对于肺炎引起的咳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降低肺炎感染率。4|哪些情况的咳嗽需要立即看医生?一般孩子咳嗽可以在家进行观察,但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立即就诊:1、存在呼吸性问题,如气喘、呼吸急促或伴有呼吸困难;2、无法吞咽(有时表现为流口水);3、嗜睡或者异常安静;4、异常烦躁或者持续哭泣;对于小婴儿表现为不吃奶;5、出现皮疹;6、胸部疼痛;7、持续高热;
5|常见的错误止咳方法很多妈妈在孩子发生咳嗽的时候乱用药物或者偏方,这样不仅对孩子的康复没有任何帮助,还可能对孩子的其他脏器造成损害,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处理方法是错误的:
1、服用中药止咳:为什么现在的很多中药止咳药物起效那么快?因为里面偷偷的加入了西药止咳成分。比如2016年1月20日,FDA发布过召回通告:中国马应龙药业集团生产的中药“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因为产品说明书未标识其含有“吗啡”成分,而被勒令停止销售,产品召回(FDA链接:http://www.fda.gov/Safety/Recalls/ucm482524.htm)。“吗啡”是鸦片类毒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成瘾性。当然吗啡可以抑制中枢神经,抑制咳嗽反射,从而起到很好的止咳作用。但这样用它为宝宝止咳,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一些中药止咳药可能会标识这种成分,但有的时候甚至不会直接标识出来,让你以为是某种中药止咳了。2、使用止咳感冒药:常见的一些止咳的感冒药,主要成分是伪麻黄碱和右美沙芬,通过抑制中枢神经起到止咳的作用,而美国儿科学会(AAP)的专家建议,不要给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非处方的止咳药,这种药物是弊大于利的。同时上面我们也说到,咳嗽本身是一件“好事”,能够保护呼吸道。所以不要轻易使用止咳感冒药。3、滥用抗生素:很多时候孩子的感染只是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对于病毒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还可能引起过敏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药物引起的腹泻或者呕吐。过度使用抗生素还会助长生命力较顽强的细菌的生长,它们对这些抗生素不敏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耐药性”,这种耐药性细菌会传染给家庭的其他成员,造成更难治愈的感染。4、维生素C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有些妈妈觉得自己家宝贝属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C起到治疗的目的。事实上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想法,目前并没有研究证明维生素C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更何况是治疗咳嗽。6|小总结凡是能强效止咳的药物,必然是对宝宝中枢神经进行抑制的药物——无论这些药物自称是西药、中药、秘方、偏方或者神药!止咳效果越好,对中枢神经的镇定也就越强,药物本身也越可能具有成瘾性!所以,我们强烈不建议对6岁以下的小朋友药物止咳。对1岁以上的宝宝,蜂蜜能轻微缓解咳嗽。一些实验发现,甜味剂能缓解咳嗽可能是因为其粘滑、厚重,饮用后有利于上呼吸道润滑。(民间传统的冰糖雪梨也归属此类)。真正治愈咳嗽,必须去治疗导致咳嗽的病因,如病原体感染、过敏等等。|参考资料:

口袋今日团购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