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杨晓:时行感冒频发,小儿推拿教您从容应对流行性感冒

文 / 道医小儿推拿
2019-05-16 23:16

小儿推拿杨晓:时行感冒频发,小儿推拿教您从容应对流行性感冒

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时行感冒,病名。感受四时不正之气,发病呈流行性之感冒病证。病情常较一般感冒为重。《类证治裁•伤风》:“时行感冒,寒热往来,伤风无汗,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神术散。”《诸病源候论•时气候》:“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感受时行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为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状明显,临床以突然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两季较为多见。起病急骤,传播迅速,传染性强,常可引起大流行。

主证:全身症状较重,壮热嗜睡,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 肌肉酸痛,或有恶心呕吐,或见疹点散布,舌红苔黄, 脉数。

证候分析:疫毒侵袭,火热燔炽。疫毒袭表,故壮热嗜睡, 肌肉酸痛,上焦热炽,故目赤咽红;邪伏中焦故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盛之象。

治则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推拿方案: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分手阴阳、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退六腑、平肝清肺、揉少商、清板门、掐揉四横纹、清大肠。

穴位手法:

1、开天门、

天门位于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交替自印堂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线30-50次,具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的功效。

2、推坎宫、

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分推30-50次,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醒脑明目,止头痛。

3、揉太阳、

太阳位于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的凹陷处;用食指中指并拢推运该穴30次;主治感冒发热、有汗无汗头痛

4、揉耳后高骨、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用拇指或中指揉50-60次;主治伤风感冒,头痛头晕。

5、分手阴阳

位置:在手掌根,小天心穴两侧,拇指侧为阳池,小指侧为阴池。分阴阳:用两手拇指指腹,从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

次数:100~300次。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积,行痰散结。

主治:寒热往来,腹泻,呕吐,食积,身热不退,烦躁不安,惊风,抽搐,痰涎壅盛。

6、水底捞明月

手法:医者用凉水滴于掌心内劳宫处,在掌心作旋推或由小指根推运起,经掌小横纹、坎宫至内劳宫,边推运边吹凉气。

次数:20次左右。

作用:大凉清热。

主治:发热。

7、清天河水

手法: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一切热证,内热,潮热,外感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弄舌,惊风,痰喘,咳嗽等。

8、退六腑

手法: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退六腑,以食、中二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烦躁,口渴饮,惊风,鹅口疮,重舌,木舌,咽痛,腮腺炎,肿毒,热痢, 大 便干燥等。

9、平肝清肺

用手的拇指或中指由孩子无名指和食指指根向指尖同时直推300次;

10、揉少商

11、清板门

手法:在手掌大鱼际之平面。以右手拇指桡侧自腕横纹 推向拇指根。

次数:推100~300次,运30~50次。

作用:消食化滞,健脾和胃,除臌胀,止呕吐。

主治:食欲不振,伤乳食,呕吐,泄泻,腹胀,气喘,嗳气

12、掐揉四横纹

手法:手掌面,第二至五指节第一指间关节之横纹。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继而揉之。

次数:掐3~5次;推100~300次。

作用:退脏腑之热,调和气血,消胀散结。

主治:气血不畅,腹痛,腹胀,疳积,消化不良,气喘,口唇破裂。

13、清大肠

手法:在食指桡侧缘,由虎口至指尖成一直线。用右手拇指桡侧面虎口推向指尖。

次数:100~500次。

作用:调理肠道,止寒热泻痢,退肝胆之火,通便。

主治: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脱肛,肛门红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小儿推拿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