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片感冒药引发大抢救 治疗感冒不可大意!

文 / 骨伤的杨张张扬
2018-05-04 23:25

近日,一条关于感冒药的新闻引发了民众的恐慌!

先来看看事件回顾:

几片感冒药引发大抢救,27岁研究生从入院到去世仅7天!

故事的主人公刚刚因多脏器功能衰竭离开人世。从入院到去世仅7天,两家三甲医院,数十名医护人员,动用了最先进的抢救措施和设备,仍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这样一则新闻一经报道,吃瓜群众们都不淡定了!!太匪夷所思,细思恐极!

你真的了解感冒吗?了解感冒药吗?

  • 眼泪鼻涕打喷嚏,吃点“昼加黑”或者“快客”不就行了吗?
  • 哦,对,再加上点“冒康”肯定能搞定!啦啦啦!

治疗感冒真的如上所说的那么简单吗?

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清楚到底什么是感冒?

感冒,医学上称之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对于“感冒药引发的大抢救事件”,“感冒药”表示不服:“这个黑锅我可不背,你们自以为和我很熟,但是你们根本就不懂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翻一翻感冒药的家底!

感冒药中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扑热息痛,因其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退热,对胃肠道刺激性小,被广泛应用于感冒的辅助治疗,是治疗感冒药物中最常用的成分,约80%的抗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近年来,涉及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果超量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存在肝损害、甚至衰竭的风险。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2014年曾发出公告,限制医生对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的临床应用。

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损害发生与否,与所服用的药物剂量有关。FDA认为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将有可能导致严重肝脏损害,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乃至死亡。成人一次性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g(150~250mg/k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20~25g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对乙酰氨基酚急性中毒最初两天的症状并不能反映其严重性。恶心、呕吐、畏食及腹部疼痛发生在最初的24小时,并会持续几周或更长时间。肝损伤的临床指征多在服用中毒剂量后2~4天变得明显。血浆氨基转移酶升高(有时升高得非常明显),血浆胆红素的浓度也会升高;另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未经特殊治疗的中毒患者中,10%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肝损害;这部分患者中大约10%~20%最终死于肝衰竭。某些患者也可能出现急性肾衰竭。

“什么?我读书少你可别吓我?那我平时就这样吃也没见有什么问题啊?来来来,你懂的多你来解释一下?“

其实一般来讲,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500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疗程不应超过3天。小儿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或按体表面积每天1.5克/平方米,分次服,每4-6小时1次;12岁以下儿童每24小时不超过4次量,疗程不超过5天。也有报道认为对乙酰氨基酚在新生儿体内排泄缓慢,毒性相对增强,3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

没时间去看医生怎么办?

如果需要口服感冒药,请一定遵循以下原则:一般服用药物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几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对乙酰氨基酚的总和应当小于500毫克。此外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当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服药后2-3天效果不佳,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并遵从医嘱对症治疗!

那么,上述主人公的悲剧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引发该事件最主要原因来源于他退烧心急,各种感冒药混在一起乱吃,他说“因为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就多买了几种,且因为自己体重大,就加倍剂量吃了不少”。因为本身就有脂肪肝,肝功能弱于常人,于是最终导致急性爆发性的肝损伤。

再次提醒!请不要感冒不当病!这次关于小感冒而引发的大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提高警惕的的,看似普通的感冒药,如果吃得不对,不但会加重病情,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市面上感冒药物品种繁杂,广告铺天盖地,不要被它华丽的外衣所误导,是药三分毒。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感冒也要去正规的医院就诊,不要嫌麻烦就自己乱吃药,看病要和医生充分沟通,告知医生自己已经服用的药物,并清楚的了解自己用药的剂量、时间和方法等,以免发生药物混杂使用而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此外,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及时就医,就是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

你是怎么吃感冒药的?欢迎留言探讨!

作者: 张海萍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