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感冒不当就为癌症留下了后门
一般人认为感冒属于鸡毛蒜皮之类的小病,而癌症才算是大病。殊不知,感冒尽管是小病,防治不当,就为癌症这类大病留下了后门。感冒可谓百病之源,不可等闲视之。
中医非常重视感冒之类的外感病的治疗,有中医圣经之称的《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就是说善于治疗疾病的人,首先是要将疾病处在最浅层阶段,及时截断扭转,而不至于往深层次方向发展,也就是“治皮毛”,感冒中医属表证,正是皮毛之病,如果按照中医六经而论,感冒又称为“太阳病”。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论》开拓了中医临证医学的新纪元,成为后世医家诊治疾病的准绳和中医学术发展的源泉之一。全书396则条文,而太阳病篇占去178条,由此可见,我们的先哲对外感病防治的重视程度如此之高。
对于感冒的治疗,中医早就有立法,《内经》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意思是,病在表皮,通过发汗的方式,使之发散出去。有不少传染病的早期,类似于感冒,如麻疹、水痘、出血热、流脑、乙脑、腮腺炎、伤寒、疟疾等,中医称之为温病。人体的气血细分起来,从表到里,又分为卫、气、营、血4层。温病的发展是从卫分、到气分、到营分,最后是血分。温病的卫分阶段,也就是卫分证,就是我们常说的表证。看清代叶天士提出的温病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意思是说,温病在卫分阶段,发汗就可以了;到了气分阶段,才可清气分热邪,到了营分阶段,还可以将热邪从气分透转出去,只是到了血分,恐怕温邪伤血出血,直接用清热凉血化瘀散血的方法。因此,感冒,不论是伤寒还是温病,治法是相同的,就是发汗。可以说,只要不是用发汗的方法来治感冒,都不是正确的。
中医治疗感冒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简便方药,现摘录5条如下:
⑴葱白粥《济生秘览》。
原料:粳米50克、葱白、白糖各适量。
制法: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白糖放入即可。
用法:每日1次。热服,取微汗。
功效: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⑵香薷饮
原料: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
制法: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用法:代茶频饮。
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⑶葱豉黄酒汤《孟诜方》
原料:豆豉15克、葱须30克、黄酒50克。
制法: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黄酒,出锅。
用法:每日2次,趁热顿服。
功效:解表和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⑷姜糖饮
原料: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红糖20克。
制法: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红糖即可。
用法: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
功效: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⑸银花薄荷饮
原料: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
制法: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克,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
用法:每日3~4次,温热服。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各种热病初起;对发热较重的风热型感冒,效果显著。
以上几个方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汗,出汗的要求:微微汗出,不可如水淋漓,病必不除。而且感冒病,仅仅通过口服的方式,就可以达到病去人安的效果。
看现今人们是怎样治感冒,很多人都是选择通过打针(静脉输液)的方式,尤其是出现了发热咳嗽的症状。感冒是外邪(西医所指的各种呼吸道病毒细菌)口鼻肌表进入,尚停留在人体的浅表层(卫分),当遵循一个治疗原则,病从哪里来,亦从哪里去。病从表来,不用发汗解表的方法,而用输液或其它方法,很可能将在表之病引入到肌肤、筋脉、脏腑。如同小偷从大门口进入,我们关起门来打,不让小偷逃走。这样可能有两种情况发生,或者我们打赢了小偷,或者小偷打赢了我们,但都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我们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如同高射炮打蚊子,如果用发汗解表法,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还有一种比较可怕的是,小偷潜伏下来,没有被发现,会闭门留寇,养虎留患。
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感冒有不同的治法,但发汗解表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用输液的方法治疗感冒,等于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感冒都当风热来治,一概用病毒唑加上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加上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等,通过静脉的方式进入人体。我们仔细想一想,就感觉不对劲。现代医学强调的给药原则: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能口服,就肌注;不能肌注,就静脉注射。姑且不论,感冒首选输液是否违背原则。单单说输液存在的弊端。如果一名医生让病人用冷水喝病毒唑和阿莫西林,病人也许会骂医生,感冒了怎么可以喝冷水;输液就是把病毒唑和阿莫西林用冷水稀释后,注入血脉之中,其危害远远大于喝冷水,病人反而感激不尽。人体温常在36~37℃之间,静脉输注的液体温度一般在10~15℃,将大量低温的液体升至人的体温相同的温度,得消耗多少热量?这些热量,都是人体的阳气转化而来。《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人体的阳气,就像空气与太阳一样,失去了阳气就会缩短寿命,降低生命活力。现在年轻人普遍体温偏低,四肢不温,除了生活方式不良外,与从小过多输液与抗生素有关。体温低,免疫能力自然低下。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病菌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感冒引起的发烧,不能一概用水(输液)去浇灭。发烧同于发火,不同的起火原因,灭火的方法不同。不管三七二十一,凡见起火,就用水来扑灭,是不对的。漏电起火、燃油起火,遇水之后,恐怕火势更大;或者稍有减弱,不久又抬头。长期下去的危害是,体质下降,四肢不温,以后要发烧,反而烧不起来!总没有发烧的人,体内的有害的病菌、癌细胞,怎样排出去呢?中医认为发烧分4种: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只有第4种情况但热不寒,可以考虑输液,用抗生素。用抗生素的前提条件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否则就是经验用药,有滥用之嫌疑!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一项来自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这只是输液直接导致的死亡,而由于输液过度造成的免疫力下降诱发的各种疾病包括癌症,更是不计其数。
有的人刚开始感冒只有浑身酸痛不适、发烧、流清涕,不咳嗽或轻微咳嗽,一输液用抗生素之后,咳嗽加重,为什么呢?液体算冷水,抗生素属寒凉药,对风寒感冒、暑湿感冒是大大不利,就是风热感冒也不太合适。凡感冒都要求禁忌生冷,从口服尚不可得,何况让它们进入血液。《内经》说:“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意思是,寒凉的饮食物吃下后,进入胃里,寒凉之气从肺的静脉上传到肺,肺就受寒,肺受寒后,与在外的感冒共同作用下,于是寒邪停留在肺上,肺气不利,发生咳嗽。感冒之后,寒凉饮食物不能摄入,何况将寒凉的药物直接注入血管呢?血管里是血,是火,是生气,怎能轻易地用冷水去浇注?心脏是血泵,分分秒秒不停地运转,在低温环境下超负荷运行,又怎能不缩短使用呢?口服药物,遇到不适可能通过上吐下泻等方式加以排泄,药物注入到血管里,又怎么出来得了?
感冒虽然造成了许多不适,但是这是病的正常反应,必须如此,应该是坦然接受,而不是盲目地排斥。感冒了,又想让人不发烧、想让人不咳嗽、想让人不酸痛,那怎么叫感冒?怎么叫生病?哪有生病了,一点苦头不吃的道理?一个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运动起来,身体出现酸痛的现象是很正常,只要坚持下去,酸痛会消失,身体会强壮起来。同样地,感冒了,只要合理处置,对人体的健康维护有重要作用。感冒之后,适度的发烧、咳嗽,是人的自我保护反应,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病邪排除体外,而且发烧能够刺激、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处于活跃状态,是人体防卫系统的演习。一个长期不演习操练的部队,大敌当前就会溃不成军。相反,感冒后,不用发汗的方法,有可能有病菌遗留在体内,另外,人体的代谢产物和细胞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假冒伪劣产品如癌细胞,不能通过发烧的方式消灭,就会为癌症的形成留下了后门。
中医将肿瘤归属为积证,积证形成的原因正是寒。《内经》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意思是说,积证要开始生长,得到寒邪才能生长,寒冷到了厥逆的程度,积证已经形成了。之所以体内有寒,是因为阳气不足。过多地输液、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都会消耗体内的阳气。人体的阳气是有定数的,一出生后,阳气不断地减少而无法增加,如同蜡烛一样,只要点着,就不断地缩短。大多数人都会感冒,这是人体的一种特殊锻炼方式,加以利用,就变害为宝,若是反顺为逆,就等于雪上加霜。
善待感冒,就不会为癌症留下后门!我们对待感冒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对待疾病的态度,对待健康的态度,对待生命的态度。态度决定了一切!如果对待感冒这类小小的疾病,都手足无措,如何有足够的心力去面对比感冒顽固成千上百倍的癌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