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必定会消亡,但不是现在
去化疗的时代尚未到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运用化疗?导言:在中国,否定化疗的观点越来越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对化疗的偏见,已经陷入到集体性盲思的情境。很多人对化疗半信半疑,还有不少人坚决排斥化疗。本文认为:目前的癌症医学条件下,去化疗的时代尚未到来。尽管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治疗方式,但这些新兴的治疗方式仍处于辅助治疗阶段,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化疗的基础地位还难以被取代。
化疗毒性,是客观存在的,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化疗性神经损伤等。但化疗的毒副作用,被不适度地强化和放大了,致使很多人未能理性地对待化疗。拒绝化疗毒性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这一尤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过多缺乏实事求是的观点,导致人们对化疗产生了深刻的恐惧,从而形成了患者自身的心理障碍。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恐惧化疗,为了找到一个原因说服自己,就跟着别人怀疑化疗,这种怀疑不断地强化,最终在自己的思想中转化为根深蒂固的成见。
相当一部分中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有意无意地讲给患者化疗的副作用和风险,直至让你感到不寒而栗。我见过很多中医和西医相互攻讦的情况,说实话,他们都不客观。有不少中医,甚至宣称自己发明了某种能治愈癌症的药物,这是很不靠谱的事情。很多人问类似“服用中药可以治愈吗?”的问题。言外之意,如果中药能行,就不用化疗了。
毋庸置疑,中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不必交锋,也不必融合,更不必相互诋毁。“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貌似也很有道理,所谓疾病的标和本,根本无法明确区分开来,这是一个伪命题。西方人不可能不懂得标本兼治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把疾病区分为“标”和“本”,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应该把疾病、人的身体、人的精神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
过度化疗导致的治疗失败,的确是存在的,但据此否定该项技术发明,是多么荒唐的逻辑啊。任何一项好的技术发明,都需要正确有度地使用。就像我们不能因为交通事故而否定交通工具是一个道理。
化疗最重要的作用是,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与手术、放疗并列为癌症治疗的3大基础性手段。
化疗目前仍然是最有效的全身治疗手段,它能杀灭手术和放疗难以消灭的亚临床病灶、残留病灶、转移灶,以及淋巴和血液里的肿瘤细胞。极高比例的手术和放疗,都不能被认为是可靠的,因为手术和放疗到底是否彻底取缔了肿瘤,只有天知道。而化疗恰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手术和放疗的上述局限。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能够全面取代化疗的基础地位。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在癌症治疗中仍处于辅助地位,且在中国较为普遍地存在滥用。
即使是很早期的癌症,也应该被视为一种全身性疾病。身体局部存在显性瘤体,并不意味着其他部位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此时很可能只是处于亚临床阶段,也就是说某些隐匿的转移很可能正在进行,而对付这些隐匿转移的最好办法,就是化疗。
不少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和放疗等外科手段与化疗这种内科手段的联合使用,并没有明显的生存率提高。诸如此类的研究,尚有许多值得考虑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被忽略掉了,因为这些研究,大多数并未严格区分和讨论被试的具体病情和治疗必要性,其研究结论几乎不具有临床意义。
有一个临床统计数据:化疗只有30%的缓解率。这个数据并不科学,也不知怎么得来的。它大概暗含着一个前提,就是包括了不当使用化疗的病例在内。我们只需要反问一句就能推翻它:如果我们正确有度地使用了化疗,它的缓解率还是只有30%吗?
如果没有化疗如果没有化疗,绝大多数癌症不存在治愈的可能。那些对化疗很敏感的、以化疗为最主要治疗手段的癌症,如绒毛膜上皮癌、淋巴癌、睾丸癌、小细胞肺癌、非霍奇金淋巴癌等,将会一筹莫展,只能任由其发展。
如果没有化疗,绝大多数较晚期的癌症将会束手无策。太多的癌症,刚发现就已经不具备手术和放疗的条件了。此时,化疗就是为数不多的首选治疗手段了,它通常都能较为有效地遏制肿瘤进展。
如果没有化疗,很多癌症无法实现降期后手术的目的。瘤体巨大而不能手术的情况下,可以先通过化疗缩小瘤体,为将来争取手术根治提供有利条件。乳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等广泛地用到这个治疗的思路。
如果没有化疗,手术过程中,只能放任癌细胞的脱落,使其在体内再种植。除化疗之外,我们尚未找到更好的办法来灭失这颗危险的种子。常可见到腹部癌症、妇科癌症等,手术后在腹腔、腹膜和盆腔的种植,由此导致了一系列棘手的后续问题。
如果没有化疗,几乎无法对付绝大多数的转移癌和复发癌。癌症一旦转移或者复发,就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放疗和手术的可能性。此时,化疗可以让我们看到治疗的曙光。当然,承受痛苦是必要的代价。
化疗必定会消亡,但不是现在对化疗的副作用应有清醒的认识,但也应该相信,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能够科学预估,且能够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任何医学上的发明,在投入使用之前,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试验。
医生要为患者能否化疗进行客观和负责的评估。应根据病情、身体和年龄等因素,提出具有明确倾向性的指导意见,并给予患者详细的全程指导,包括:化疗前的营养支持,化疗中的风险防范,化疗后的恢复和副作用的应对。应密切观察每一位患者的化疗反应,给予个体化指导,尽力避免通套性的医嘱。根据患者的化疗反应,灵活调节化疗剂量,适时调整化疗方案。
患者要自主。所有化疗,都必须遵循适可而止这个首要原则。假如某一化疗方案在医学上规定4-6个疗程,那么6个疗程这个上限一般不应突破,但下限可以根据身体实际相对灵活一些,也就是说,不一定至少化够4个疗程。
有很多患者盲目追随化疗,特别是三四十岁的年轻女性。过度治疗并不完全是医生和医疗体制导致的,患者和家属同样难辞其咎。
要有布局意识。每一种癌症,有效的化疗方案只有很有限的两三种,不能一下子打光所有的子弹,从长远着眼,尽可能给将来的治疗留出余地。
化疗要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但也不能随意性太强。所谓灵活机动,就是在善于感知自己的身体的基础上,把握好化疗的分寸与节奏,有所为有所不为,休息与治疗相结合,攻补结合,不穷追,不打草惊蛇。很多时候,是我们运用治疗手段不灵活,而不是治疗手段本身好不好。
除了少数对化疗极度不敏感的癌症,以及少数极早期的癌症,绝大多数癌症,不管分期早晚,经手术或者放疗后,均有必要适当使用化疗。即使术后病理检验,切缘干净的手术,也应考虑使用化疗。
不能期望化疗承担所有的任务。从理论上来说,化疗同样不可能杀灭所有的癌细胞。总有一部分任务是留给患者自身来完成的。
肝癌、胰腺癌、肾癌、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分化型甲状腺癌等对化疗不敏感,但这是相对意义上的。正如,腺癌对放疗不敏感,但腺癌并不完全排斥放疗,且在腺癌的治疗中,也同样经常使用到放疗,这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