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万恶源于湿,湿气太重万病根生!祛湿只需一招搞定。

文 / 舌尖上得科技
2017-07-23 17:08

湿气是老中医都害怕的一个湿邪:人体也是最怕的就是湿气:湿气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号称为健康的头号杀手。

《素问·天元纪大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湿邪。

《灵枢·水胀》:"此皆尝有伤于湿气。"湿性粘滞重浊,易伤阳气。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太阴》为月亮,为湿。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尚书·尧典》,文称:日、月、星辰为天宗,岱、河、海为地宗;天宗,地宗合为六宗。

也就是说,人体最怕的就是湿邪:湿气太重就会损阳气,中医也会怕湿气三分。使用健康养生就是一个排毒的过程。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3个字来判断湿气:

【黄】脸和手微微发黄——脾虚。脸和手呈蜡黄色——内湿

【油】面部容易出油,头发黏黏腻腻。

【沉】双腿发沉,像灌了铅。头蒙蒙的,像裹了一条湿毛巾。

这三项,如果出现一项,代表湿气已经存在了,三项都有,湿气就比较重了 。

除此以上,还有以下的判断标准。

体内有湿气的13种表现:

1.耳内湿(耳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

2.脸色苍白,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

3.眼袋下垂,肥胖,减肥后反弹

4.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5.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6.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

7.感到累,连说话都懒得说,没劲儿

8.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冲掉)

9.睡觉留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

10.舌头边缘有锯齿,俗称“裙边舌”

11.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12.女性阴部潮湿(瘙痒异味)菌类腐败,男性阴囊潮湿。

13.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男性阳痿早泄。

如有以上1~2种症状,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越多久越重。

中医道:千寒移除,一湿难去,湿气黏贴,如油入脸。

湿的存在有三个因素

一.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二.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

三.还有就是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四川多湿,那里的人不吃辣椒就会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湿气:【初级湿气】【中级湿气】【高级湿气】【殿堂湿气】

1,初级大湿:

(1)头 :早晨起床,蒙蒙的不清爽。

(2)四肢:平时酸懒乏力。

2,中级大湿:

(1)头 :像裹了一条湿毛巾,沉沉的或蒙蒙的。

(2)四肢:上下楼或走路会觉沉重,腿如灌铅。

(3)嘴巴:粘腻不清爽。

(4)汗液:粘味重。

3,高级大湿:

(1)腹 :容易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长期腹泻,大便不成形。

(2)肠道:便秘,排便不爽,特费厕纸,大便粘腻粘马桶。

4,殿堂级大湿:

(1)面部:浮肿;每当早起脸面或者眼皮都会变的丰满性感。

(2)腿脚:浮肿;每到晚上都觉靴子变小腿胀、或脚踝总有很深的袜印;手脚冒汗;脚气。

(3)皮肤:皮肤瘙痒;湿疹。

(4)口舌:舌苔黄腻;睡觉流口水,说话唾沫星子漫天飞。

(5)四肢:身体常沉重酸痛,关节炎。

身体湿气重的6个表现:

1、头部:当时期首先侵蚀的时候,头部是首先会反应出来的部位,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时,可呈现头昏沉重地,像裹着一块布;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此外,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湿证,除湿气,祛湿健脾,是冬季女性和中老年人最热门的话题。

2、关节:如果体内已经侵蚀到关节的时候,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3、消化效果: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化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饭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4、小便及妇女带下,而且大便也会表现的比较稀:湿邪还有一个特征也是“趋下”,轻易伤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医养生,健脾“化湿”。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特征都相对经典。

5、舌苔: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

6、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体内肯定是有湿气在侵蚀。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体内有湿的人,大便后一张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祛湿,有妙方:

一:祛湿茶:

自制祛湿茶——蒲公英淡竹叶茶

材料:蒲公英根0.7g、淡竹叶0.2g赤小豆1.7g、绿茶0.2g、薏仁0.7g、、马齿苋0.1g、槐米0.1g、芡实0.3g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净,切段,烘炒制成茶,备用;

2、赤小豆、薏仁,炒熟,备用;

3、淡竹叶洗净,炒制成茶,备用;

4、马齿苋,洗净晒干,备用;

5、槐米、绿茶、炒制成茶,备用;

6、按照配方取材料,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本草经疏》记载:

“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蒲公英可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

淡竹叶其性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烦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对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多用于凉茶饮。

赤小豆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薏仁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芡实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槐米可清热,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绿茶不发酵,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等多种成分几乎都保留下来,祛湿效果最佳!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之效。

生姜艾叶泡脚

艾叶一小把煮水,水开3分钟后加入生姜,再煮3-5分钟。水以能浸到踝骨为宜,浸泡至脚面发红为止。每次泡脚时间一般为30分钟以上为宜,但对于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高血压等要适当延长一些。每次具体时间还需根据泡脚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及泡脚后的感受来逐渐调整。

艾叶泡脚可以冬季驱寒,同十二经络调理阴阳。去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降火。

芡实祛湿:

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种子。新鲜的芡实生长在池沼湖泊中,和莲藕、茭白、荸荠等8种植物并称为“水八仙”,并有着“水中人参”的美名,在南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它被大家熟知的是“鸡头米”。

宋代文豪苏东坡,对芡实就“情有独钟”!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又是美食家兼食疗专家,直到晚年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他对食疗养生颇有研究,著有《苏东坡养生集》传世。他钟情芡实,以为食疗佳品。极喜爱吃“芡实粥”,又名鸡头粥。并称芡实粥“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芡实除湿很厉害

芡实味甘涩、性平,中医养生学认为,芡实抗衰延年,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固肾益精,除湿。

现在的天气热中添湿、湿上加热,极易损伤脾胃功能。脾为湿困,运化失司,轻则出现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状,重则出现受纳不快、腹胀腹泻等疾病。

这芡实,可既能健脾,又能除湿。可调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功能,补益脾胃,让它获得动力;另一方面,它能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对于人体来说,芡实既给力,又加油,是适合这个季节食用的极佳选择。

用料:

芡实——收敛滋补,能抗衰延年,最益脾胃。

淮山药——益脾生津,对人体的免疫、呼吸系统都有帮助,能增加活力。

莲子——养心健脾,对胃肠有保护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有抗老防衰的功效。

茯苓——健脾化湿,能促进、强化人体的免疫机能,常食用可加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目前最好的祛湿:【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也是目前祛湿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补虚清热,改善亚健康。你也可能听过,生姜能够祛湿,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中央卫视大力宣传也足够证明这个点了。

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此后渐渐流传于民间,经现代科技改良制成药包贴涌泉穴叫【酵素足贴】。此方比其他方法祛湿效果要好。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

如果坚持每天贴敷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据统计,贴敷涌泉穴疗法可以防治手脚冰凉、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便秘、风湿等疾病。【酵素足贴】

需要了解和使用的读者可以加微信:15360323770备注: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