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祛湿的同时还能健脾?教你1个妙招,让你去湿健脾一步到位!

文 / 莘埠健康
2017-07-17 21:09

湿气是中医理论概念,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认为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认为通过饮食、起居可以都湿气进行调节。

中医理论

编辑湿气——万恶之邪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

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风行全国,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这就需要辛辣来化解。

有病的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

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看起床的状态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

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

当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时,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看大便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

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医生往往就病论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胡乱治疗,这是更可怕的事情。洗漱时看舌苔“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刷牙恶不恶心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体内湿气过重,如果不及时去湿也是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很多病症的,从而导致身体是一个亚健康状态,湿气也是分等级的:

一级寒湿:

在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 →(灸7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风池、足三里、血海、曲池、肺俞。

二级寒湿:

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 →(艾灸30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脾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三级寒湿:

在骨骼,即是骨寒湿

症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 .硬,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艾灸40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肩周炎:肩髃穴、肩髎穴、肩井穴、压痛点、天宗穴;颈椎病:颈四椎旁、大椎、肩中俞、中渚;老寒腿:血海、阳陵泉、悬钟、压痛点。

四级寒湿:

在脏腑(子宫、卵巢、睥胃、肺)

冬病夏治,养生最佳的季节是夏季,错过一夏,再等一年→(艾灸60天以上有改善)

艾灸取穴: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气海等。

五级寒湿:

在身上(肿瘤)

症状: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的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

然后就会发生於堵,"淤"的时间长了,会怎样?

会长瘤,长"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症,这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今天从中医的角度说一下健脾和祛湿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存在一定的误差。消除误差就能轻松去掉湿气了。《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气会首先造成脾虚,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脾虚之后还会造成胃弱,肾虚,肺弱,气虚,肠胃排泄问题,而湿气的症状恰恰是这些重要器官功能减弱之后的反应。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如何健脾,这4种食物告诉你健脾无非就是吃,吃什么也有讲究,那我就介绍4种健脾食物给大家。

1、大枣:味甘,性温平。有益气养血,补脾健胃,生津止渴,强神壮力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纳食不香,大便稀溏,气血不足,贫血缺血,面黄肌瘦,睡眠不安者。小儿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过多,食入过多则助湿生热,胃胀中满,损坏牙齿。

2、白扁豆:性平,昧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

3、山药:中医认为山药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固精、养阴养肺的功效,适合慢性腹泻、便溏、脾虚等症患者食用,但是气滞胀满者和湿重者不宜食用。

4、薏米:祛湿效果最好的食物莫过于薏米了。薏米的祛湿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记载:享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渗湿。在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河北安国薏米,云南曲靖薏米及福建的金沙薏米。金沙薏米产于福建省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是仙游县著名的土特产,在宋代大面积栽培,有千年历史,明代贵为朝廷贡品。在中国薏米中,皇帝只选择金沙薏米作为贡品。说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本草纲目》记载的正是金沙薏米。是目前国家唯一确认的粮药兼用和具有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的薏米。金沙薏米的颗粒很小,药用价值也很高。

金沙薏米红豆粥材料:金沙薏米10克、红豆20克、芡实5克、枸杞2克。做法:⑴将金沙薏米、红豆等洗净。⑵红豆、金沙薏米浸泡1小时。⑶然后将所有材料盛入炖盅,放入适量的水,文火炖3小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如何祛湿的同时还能健脾?

只需一招方法

古代中医通过内观内证发现:人的筋之根就在脚部,治病要治根,养生也要调根,因此只拉身体的筋,而不把脚部的筋拉开,是治标不治本!

光在足底就有136个穴位反射区,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这个理论比较复杂。简单说来,你要知道:经常双脚互打,相当于在调理全身五脏六腑。

揉一次脚筋,胜过跑步一公里

中医认为,脚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尤其在冬天,双脚互打更是不可缺少,因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有很多老人通过双脚互打后,发现比热水泡脚还要实惠,揉一次脚或者贴敷足底涌泉穴,胜过十次泡脚!当然,拉脚部的筋有很多方法,和舞蹈家一样的那种拉法不适合中老年人,最好操作同时又比较方便的就是搓揉脚板底的脚筋。

方法:

1、可以端坐着揉,也可以躺在床上揉。

2、脚面有个凹陷,一般的情况根本刺激不到,这也就是为什么老中医推荐使用贴敷的方法。

3、在这个脚凹陷的地方有很多穴位,比如长寿的涌泉,足跟有三条经通过,这些都要拍打到,最好是用一定的力度往里头揉捏,可以触到一根比较粗、紧的筋。

按揉数量没有要求,就是发热、经络舒服为准。用指腹,不要用指甲刮。但是很多的人按摩力度不够,效果也是大大的减低,所以老中医极力推荐使用穴位贴敷的方法,特别是含有发酵姜根粉和艾草的药包,因为这二者都是有祛湿散寒的奇效!

你可能听过,生姜能够祛湿,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

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此后渐渐流传于民间,经现代科技改良制成药包贴涌泉穴叫足贴。每晚睡前贴在脚底,早上醒来后撕掉。不仅方便,并且祛湿更好通过穴位,外界的药物、能量、信息能够最迅速快捷地流通到身体各处。

贴敷时要对准穴位经络,以经络的传导疏通,向体内输入药力、热能与信息,从而激发起人体自身的各种反应机制,来调节体内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平衡,使之达到养生保健、防疗疾的作用。

想要实用和学习的朋友,可加作者,微信96907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