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阳气生发肝火旺盛,教你六步养肝法,安稳舒适的度过整个春天!
强烈推荐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万物出新,阳气生发。中医认为在春季的时候我们体内的肝气最为活跃,也容易导致肝火旺盛。
要是肝火旺盛上浮,人就会出现头痛、眼睛发红、睡不好觉、急躁易怒等现象,肝火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中风。
那为什么,在春季的时候,我们体内的肝气会活跃呢?
因为人体的新陈代谢经过一个冬天的缓慢运行,到了春天万物出新,人体气机顺春分而疏泄,新陈代谢也会增快,肝脏的分解、排毒等功能也会明显增强。
要是在这个时候某一个环节运行不通畅,肝气就会郁结而化火,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火。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调理肝火呢?
中医认为“春主生发,春应肝”。简单来说就是春季肝气当令,是肝脏疏泄功能最强的时候,在春季的时候养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为大家带来“春日六步养肝法”,顺应肝的特性去进行调理,一起来安稳舒适的度过整个春天。
春日六步养肝法
1
揉地筋
道家有句话叫做“地筋隐于足”,我们把叫翻起来,就会看到一条硬筋,这就被叫做地筋,从脚上循环运行到肝经上去。
舒软这根地筋,能够改善肝的代谢、造血、解毒功能。那怎么去调理这根筋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一根圆棍比如擀面杖放在地上,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看书的时候,踩在上面来回滚动达到软化的作用。
2
推肝经(大腿内侧)
肝经起于大脚趾的大敦穴,过大腿内侧达期门。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大腿的内侧的方式来帮助肝经运行,让整个肝经的循环流畅,气血畅通宣泄肝火。
方法:
用掌根从大腿根部推至膝盖处,也可握拳后,用四指的第二个关节向下推,每次推300下左右。
3
按揉太冲穴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出自于《灵枢》,中医认为刺激太冲穴具有平肝泻热、舒肝养血的功效;如果肝火郁结,最好按揉太冲穴。
按揉方法:
按揉的时候仔细找一找最痛的点,揉的时候要从太冲穴揉到行间,也就是从上往下揉30下,也可以直接点按50下。
上面这三个动作每天花费几分钟就能完成,不需工具场地极其方便,而除了这些动作之外,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养护。
4
饮食少酸多甘
现代人饮食口味较重,餐餐必不可少肉食,这对于肝来说是不好的。“青色入肝经”,这句话的意思是多吃一点蔬菜,能够帮助肝的养护。
“少酸”的意思就是少吃酸性的东西,酸味的食物会让肝气更旺,肝旺会伤脾,造成脾虚,酸主收敛,还会会影响到阳气的生发。
“多甘”,可以多食用大枣和山药,大枣性味平和滋养血脉,能够强健脾胃。山药是春季佳品,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拿来煲汤做粥都可。
5
决明子茶养肝法
决明子也被叫做“草决明”,性味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中老年人饮用决明子茶可以帮助大便通畅,还能起到明目、降压、调脂的效果。
做法:
将单味炒决明子或已打碎的决明子15克,直接泡茶饮用,直至茶水无色。
6
香椿炒鸡蛋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道这个季节最适合吃的养肝菜:香椿炒鸡蛋。
春天里植物生发,天然就是一种美味,香椿芽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平、无毒,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消火解毒之功效。
食材准备:
香椿1把、鸡蛋4个
做法:
1、香椿芽洗净入沸水中焯烫捞出,清水冲洗挤掉水分切碎。
2、鸡蛋(2-3个)磕在碗中,倒料酒,少量清水打散成蛋液。
炒锅烧热放油,转中火倒入蛋液翻炒,不必太多调料,放入香椿芽、盐翻炒至熟即可。
而在做好上面调理的时候,也要避免伤肝的行为,不然养护工作做得再好,一“伤肝” 就全没了。
避免“伤肝”
现代人因为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快,压力大和饮食不标准按时,对身体养护不是很重视,而“久视”和“熬夜”这两个最大的伤肝行为,几乎说是放任自为不节制了。
1
久视
《黄帝内经》中“五劳所伤”指出:久视伤血!也就是说用眼过度伤气血。而肝主目,肾主瞳;而且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
用眼过度会直接伤害到:
肝、脾、肾、心,直接重伤肝气,所以我们尽量在工作和学习之余,能够稍事休息,做到“闭目养肝”。
2
熬夜
不知道现在大家都是晚上什么时候才睡觉的呢?现在熬夜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了,就算没有什么事情,也要等到十一二点才睡觉。
《黄帝内经》中说到:人卧则血归于肝,每晚11点至凌晨3点,人体经络循行走肝胆经。在我们进入睡眠状态的时候,肝脏在不断的排毒造出新血,帮助我们藏血。
而在我们熬夜的时候肝脏就停止了排毒造血藏血的功能,肝脏运行不畅自然郁结生火。
所以我们尽量在十一点前入睡,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让肝脏自然运行。
除了这两个之外,像是酗酒、药物、高脂肪食物,也会伤到肝脏,需要我们去避免。
肝与人的精神情志、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水液代谢、性与生殖等息息相关,重要性自然不用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养肝、护肝。
注意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心态,避免情绪上的大怒大喜大悲,让自己处于一个平和的状态,避免“伤肝”,安稳舒适的度过整个春天。
-文完-
注: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a学习,不能作为处方,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