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一个方子帮你驱散寒气,温养子宫,拒绝不孕、肌瘤
辛丑年十一月十八,今日冬至。
要说这世上对女性健康影响最大的两只拦路虎是什么?其中一个是“瘀血”,剩下那个必然是“体寒”
不论各国各地,每个家庭的教育都是冷了,多穿点。还有人亲切的说“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先不论穿的到底有多厚,天冷穿衣这件事,归根结底就是为了避免——体寒。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寒邪”影响,这些年谁不知道“十女九寒”?寒气侵入身体,极其损耗体内阳气,不像大家想得疼就疼了挺过去就完事了。它更像是一把刀子捅在我们身上,让我们持续“流血”。
今天冬至,就和大家好好聊聊“寒”,看看有没有办法把它办了!:
一.女性“寒”从哪里来?
为什么很多女性朋友不把“体寒”当一回事呢?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年轻、气血正旺,身体承受的住。但是等到年纪大了,正气逐渐消失,各种疾病就出来问候身体了。
举个例子,大家见过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冬天去玩到凌晨两三点的?很少吧,甚至没有。他们吃过病痛的苦,知道这个年纪该养生,不会妄做妄为,肆意的去损害身体。
太多的妇女,因为受寒,出现了虚寒的体质,也就是我们说的阳虚,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受冻了,要么是喜欢吹空调、冷饮等食物。
除去这些女人就不会受寒了么?身体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坚强,有时候洗个澡、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都会落下病根。
而女性受寒,受影响最严重的地方也是最重要的部位——子宫
我们女性的生理情况,最容易被温度的变化所影响,很多女性朋友说,来月经的时候,就洗澡了个澡,月经就停了、不来了。其实这就是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出现的后果,这样的例子很多。
像是洗头洗完了发现月经停止了,都是因为在接触热水,人体习惯这种温度,水一停,温度一降,身体就有些受不了了。
二.女子百病起于寒
首先是月经的改变,会出现月经推迟,月经量少,有血块,痛经的情况同时,会出现平时就小腹疼痛,受寒加重。
月经期间腹部喜欢温暖,寒凉就疼痛加重,同时腰膝酸痛,面色苍白无华,肢体冰冷,舌质的颜色是淡白的,而不是鲜红的,舌苔是薄白或者白厚。
严重了,还有不孕的情况出现。
记得当年有一位患者找我,结婚多年没有生孩子,来了一看,两口子都是阳虚,身上寒湿很重,舌苔白厚得像雪。
我就问这两人的生活习惯,结果发现两个爱吃寒凉,据说大冬天的能趴在被窝里吃雪糕。于是我就用温阳的方法,给开了方子,到现在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另外,有些妇科疾病,也是与受寒相关的,比如子宫肌瘤,有寒热两症,其中寒症就是受寒导致气血凝结,出现的子宫肌瘤。
还有些妇科炎症,对中国人来说“炎”,看起来应该和热有关,其实,很多炎症也是因为寒邪导致的,比如慢性盆腔炎,多数是热症。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寒证。
表现为小腹冰冷,疼痛、白带清稀,面色苍白,神疲体倦,畏寒肢冷,短气懒言,口淡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等等症状。
所以,女子受寒,对于胞宫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并不是没有办法,有一个著名的中成药——艾附暖宫丸,可谓是女性的养宫神器。
三.艾附暖宫丸有何奇效
艾附暖宫丸,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从古至今很多医书中都有记载,只是药物有所增减,现在的配方如下:
艾叶、香附、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白芍、地黄、炙黄芪、续断。(仅供参考,如有用药需求,还请咨询医师治疗)
第一梯队: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养血)
这个方子里面,就有大家最熟悉的养血的四物汤,熟地、当归、川芎、白芍,起到打基础的作用,把血先养足。
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为君药,熟地、白芍、川穹滋阴养血、和营调经,有增强当归养血调经的作用。
第二梯队:黄芪、香附(补气理气)
千万别小看黄芪,人体气血缺一不可,血养好了,气也必须调理调理,有了补血的基础,可以帮助有形之血化生。
而香附是理气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第三梯队:艾叶、吴茱萸、肉桂、续断、香附(温阳驱寒、滋补腑脏)
艾叶、吴茱萸、肉桂,则是温暖胞宫之药,其中艾叶的量最大,可以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吴茱萸、肉桂补肾固冲,散寒止痛。
过去辣椒还没有进入中国以前,那是经常用吴茱萸来做麻辣调料的,它具有温阳祛湿的作 用;续断有滋补肝肾,强筋骨的作 用,对女性肾经虚寒引起的腰酸腰痛效果最好。
古人在服用时有一个要求就是空腹,就着淡醋汤送下,换成现代呢可以用苹果醋代替,兑温水,冲服。
方子以养血的思路打底,配合补气理气的药物,然后重用温阳之药,祛除胞宫之阴寒,思路清晰,用药精准,是妇科中成药里面的典范。
主要的治疗方向就是温经暖宫、养血安胎,对于女性子宫虚冷、带下白浊,四肢无力、月经不调等病症。
人生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但是又有谁想被病痛折磨呢?调理身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生活习惯,学习更多健康的知识,也能保护自己和家人,希望所有的女性朋友都能摆脱“体寒”积累属于自己的“健康财富”!
如果对您有帮助建议分享出去,让更多的女性朋友受益。
我是@哈氏妇科第五代传人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健康养生##女性健康##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