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阳生”,养生既要“冬藏”又要“养阳”
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阳气始生,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汉初依然如此。汉武帝以后,冬至不再成为正月,不再作为一年的开始。但古人还是非常重视冬至,称之为“小年”,至今仍有不少地区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二十四节气集解》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
冬至这天,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节点,即大家耳熟能详的“冬至一阳生”。从这一天始,就好像植物的种子一样,开始焕发新的生机,那冬至后该怎样养生呢?
一要“冬藏”,二要“养阳”。
一、注意冬藏
● 慎起居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此时阴寒之气最重,应早睡晚起,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冬至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 防寒保暖
要多着衣、注意防寒保暖,如果外出,应特别注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暖,最好戴上帽子、口罩、手套避免寒气入侵,或者等阳光出来后才活动,尤其是女性或阳虚体质的人群,不能只要“风度”不要“温度”,要及时增添衣物。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防止阳气过度消耗。有关节炎、风湿病患者,可在关节部位用棉层或皮毛加厚。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的人,要注意保护心、胃和肺部,不致受寒。
二、注意养阳
● 多温补少食寒凉
冬至阳生,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这时要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阳为温热,稚阳初生,适食温热食物以徐徐温补充阳气。如海参、鹿肉、狗肉、羊肉、鸡肉、大豆、核桃、栗子、生姜、韭菜、龙眼等。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大有裨益。
但要注意应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甘厚味,易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要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补阳气、益阴精
气属阳,血属阴,阴阳平衡,气血充盈,才能维持健康的身体,气血不足容易导致阳气不足,是很多疾病的根源所在,所以补气血、调阴阳也是很重要的,冬至时节也可以多食补气、补血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豆浆、鸡肉、当归、熟地、阿胶等。
● 注意要晒太阳
太阳是我们自然界阳气的来源,当冬季的太阳徐徐升起时,我们应面对着太阳晒一晒,深呼吸,以养护我们的心肺;而冬季的中午,则是晒太阳最宝贵的时间,此时要把帽子脱掉,晒晒头顶的百会穴,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和提升人体气机。
傍晚,让晚霞的余晖再照耀我们一次,并双手半握拳,轻轻叩击后背的命门和肾俞穴,以保养人体先天的阳气。
推荐药膳
参归羊肉汤
材料:党参15克,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羊肉150克,大枣10枚,姜片适量。
做法:
(1)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全部洗净。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5~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中和胃、益气健脾。方中党参功擅益气生津养血。当归性温味甘辛,为补血要药。枸杞子性平味甘,功擅补肝肾,益精血。上药配伍,共同起到健脾补肝,益气养血之效。羊肉性平,生姜、大枣相配,具有养胃和中、调味之功。
山萸肉肉苁蓉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山萸肉20克,肉苁蓉20克,龙眼肉20克,红枣10枚。
做法:将羊肉切块放入滚水中煮5分钟,捞起洗净放入瓦煲中,煲至水滚加入萸肉、苁蓉、龙眼肉、红枣和姜片,用中火煲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服用。
功效:山萸肉对高血压,神经衰弱,性功能减退有较好疗效。肉苁蓉甘而性温,咸而质润,具有补阳不燥,温通肾阳补肾虚,补阴不腻,润肠通腹治便秘疗效,此汤可以补肾温阳,强壮身体,适合手足不温、腰膝酸软服用。
温馨提示:
冬至时节也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勤洗手是预防流感传播最简单、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外出回家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打喷嚏、擤鼻涕后、触摸口腔、鼻、眼睛前后、饭前便后等都应该及时洗手,清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