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养生宜温补,重点在于养肾防寒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季节由秋转冬,自然界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都在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蓄积力量。天地之间阳气由此收藏。
人感天地气机变化,冬在五行属水,机体阳气亦开始潜藏于肾水之中,故讲究立冬后养生应该补肾,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也不宜过燥。
▲讲解专家:聂斌,主任中医师,教授,医学博士,针灸推拿学硕士导师
肾含真阴和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肾阴为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肾阳则是活动的基本动力;冬在五脏应肾,而体之阴阳根之于肾,因此冬季摄生的重点是调摄肾之阴阳。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黄帝内经》中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天气寒冷,寒也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灸法助冬日
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振奋阳气,益人真阴。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01、灸神阙
取穴方法: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该穴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温阳散寒、回阳固脱、扶阳培元。可用隔姜、盐灸。
02、灸关元
取穴方法:位于神阙正下三寸处,灸之有培补元气、温肾固精、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作用。温和灸或艾灸盒灸20-30分钟左右,以小腹温暖舒适为度。
03、灸命门
取穴方法:在后正中线上,在第2腰椎棘突下。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
灸之有“补肾壮阳、强健腰膝”的功效。每穴可用艾条悬灸5-10分钟,至皮肤微微发红发热即可。
初冬养生别急于大补
盲目大补,易致上火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似乎气温骤一下降,羊肉驴肉等滋补食物已经频频出现在餐桌之上。
刚一入冬,岭南的气候比起北方要温暖很多,不宜马上食用温热大补的食物,如羊肉、驴肉、人参、鹿茸等,否则容易导致“上火”,待到三九寒冬时才可适当食用温热之品。建议初冬多吃平补甘润的食物,如鸡肉、猪肉、鱼肉等。
进补也要因人而异,男女老幼的体质虚实寒热各有不同,如果盲目进补,反为不利。
专家强调,冬季进补应根据个人体质强弱、胃肠功能好坏等个体差异而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气候变化循序渐进地清补、平补、温补、大补,切忌胡乱进补、长期大补、偏食偏补。
养生重点,养肾防寒
冬季进补讲究养补肾。专家介绍,向来有冬季养生重点是“养肾防寒”的说法。尽管目前气温不算低,但立冬过后气温必定是日渐降低,表现为阴盛阳衰,这些日渐增加的寒气容易损伤人体阳气。
专家表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
因此,此时可以适当进食补肾食品,如芝麻、淮山、核桃、栗子、黑豆、海参等,以帮助机体抵御寒冷。
初冬进补,先健脾胃
立冬后如何进补呢?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专家解释,尽管已过立冬,但广东的初冬仍受深秋“尾巴”的影响,仍然会有“干”的症状,如口干、咽干、唇干、鼻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
因此,“燥则润之”,专家表示润燥应以生津、润燥、养肺为主。建议食用太子参、玉竹、枸杞、百合、无花果、雪梨、银耳、木瓜等滋润养阴的食物。
另一方面,立冬后进补,调养脾胃也很重要,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就是说,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受不受补。
因此,冬季进补养生要从养脾胃开始,建议多用党参、淮山、芡实、五指毛桃、栗子等补益脾胃之品。
食疗方推荐
● 银耳枸杞红枣汤
材料:银耳50克、红枣30克、枸杞子15克、瘦肉250克。
功效:润肺补肾、止咳生津,适合体质偏寒的人群食用。
● 淮山百合大枣粥
材料:淮山200克,百合50克,薏米50克,大枣10枚,大米适量。
功效:淮山补脾和胃,百合清热润燥,大枣健脾和胃。此粥滋阴养胃、清热润燥,适合大多数人食用。
● 生熟地大枣龙骨汤
材料:生地30克、熟地30克、猪骨250克、大枣10颗。
功效:补血生津、滋肾养阴、健脾。
● 乌鸡栗子滋补汤
材料:乌鸡1只、板栗200克、红枣15颗、枸杞适量、姜1小块。
功效:适合体虚血亏、肝肾不足、脾胃不健的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