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丨先健脾祛湿,还是先滋阴润肺?
出伏了!出伏了!
今天出伏第一天,
宣告今年长达40天的伏天正式结束,
也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但是!别高兴的太早
接下来我们即将迎来最“凶险”的28天!
秋老虎,预防疾病
从8月25日开始到9月23日(秋分)这29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波动最频繁的时候,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
老人们常说“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多变的天气让秋老虎“咬人”更凶!
一不注意贪凉了,可能腹泻、胃肠疾病就找上门了。
另外,还要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
神兽们马上归笼开学,交叉感染的环境又来了;再加上夏秋交替温差大,一冷一热,抵抗力差的孩子,脾肺之气较弱的孩子,就很容易中招感冒。
过敏性鼻炎也要开启新一轮高发期,这些都要提前做好预防。
那怎么预防呢?
“贴秋膘”进补、滋阴润燥、健脾祛湿,重点要抓哪个呢?
民间有句俗语:“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意思是出伏后还是会有高于30℃的天气(俗称的秋老虎),吃生冷瓜果,吹空调的习惯还是在的。
孩子吹着空调,体内的湿气无法通过运动出汗排出体外,水湿内停,困阻中焦,脾土受累就会导致脾虚。
脾失健运,水湿不能气化,从而凝滞聚结成痰,堵塞管道。严重者,痰随气逆,犯肺而咳。
尤其是本来肺脾气虚,容易咳嗽,咳起来很难痊愈甚至有哮喘的孩子,“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如果不预防初秋的湿邪,将其排出体外,到了冬天就更容易发生咳嗽。
所以,在夏秋之交时,在进补和滋阴润肺之前,要先做好健脾祛湿。
如何健脾祛湿?
●减少积食,从根源上杜绝内湿
积食往往是湿气的第一步,积食不及时地消导,就容易入里化湿。
每天坚持观察孩子的舌苔、口气、睡眠、大便是否正常,积食时要及时调理。
●配合健脾祛湿手法
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要积极健脾,脾土生肺金,脾胃健运,肺卫功能也能提升,秋冬也会少点呼吸道疾病。
可以给孩子用“理脾补肺”手法,肺脾同调。
健脾祛湿
【寒湿困脾】:补脾经 2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逆运内八卦 150次;推三关 200次;补肾经 150次;揉中脘150次;顺时针摩腹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