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养生,是应该吃西瓜还是喝姜枣茶?
一寒一热,我该选择哪一个呢?
夏天讲到吃这件事,估计大家就是在纠结吃西瓜好呢,还是听中医养生号宣传的喝姜枣茶好呢?
吃西瓜好,当季水果,中医说吃饭要跟着时节走。
喝姜枣茶好,春夏养阳,要养阳气养脾胃。
好像都说的有道理,我该听谁的?这一寒一热,很多人就奇怪了,那我到底该吃哪一个?哪一个才合适我的体质呢?
先说西瓜,夏天天热,吃一口爽甜的西瓜,从舌尖熨帖到胃,透心凉的舒服。
西瓜甘寒,长于解暑止渴,可以治夏天暑热重,身热心烦,口渴喜凉,尿黄尿灼热,口热生疮等症。
现在很多人一见到西瓜就怕,说它大寒,吃了寒湿重,伤阳气,不敢吃。但其实健康的人,夏天适量吃一些西瓜是完全有益无害的。
但西瓜不能多吃常吃,俗话说:「心中有冷病,就怕吃西瓜」。体质偏寒凉,脾胃寒,消化能力较弱的,平常吃生冷的胃就不舒服,有的人会出现腹痛、腹泻拉肚子、厌食没胃口等症。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就要少吃或不吃西瓜。
但总的来说,西瓜其实是个很好的水果,健康人和夏天暑热口渴的时候,适当吃一点很好。它还有个美誉:「天然白虎汤」。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说呢?《本经逢原》是这样解释的,「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
这段观点对错与否,咱们暂时按下不说,以后有机会可以再跟大家讨论这个话题。先来看看白虎汤是谁?
白虎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白虎汤清热补津液,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津虚,口干舌燥,口渴想喝凉水,或者有中暑的病机,加多一味人参,便成了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的应用很广泛,比如说我们夏天最常见的中暑,《伤寒论》称为太阳中暍,症见怕热,怕冷,头晕,口干舌燥,特别想喝水,一喝能一口喝下二三百毫升的水,小便少的,就经常有机会用到。
再比如说阳明热,大家比较熟悉的「四大症」,大汗,大烦,大渴,喝水不解渴,脉摸上去也是洪大的,那这种情况也属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范畴。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的应用病症很多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那么赵本《伤寒论》在白虎汤后有此一说,「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上来说,它是讲白虎汤在立夏后、立秋前可以喝,过了立秋以后就不能用了。春天三个月它天气还比较冷,那么就不可以用白虎汤。如果你用了以后,就会出现呕利而腹痛。
那么当真是这样吗?天冷了就不能用白虎汤吗?
其实不是的,误用白虎汤并不是因为天气寒冷,而是这个人有里寒,白虎汤本身是清热的,用了以后寒上加寒的话,就会出现呕吐、下利,腹痛。
如果这个人,在寒冬腊月里有白虎汤证,能不能用?可以用。如果这个人,在盛夏里有四逆汤证(温里剂),能不能用?可以用。
能不能用,其实不取决于天气寒热,而是取决于你当下这个人的身体情况,取决于你的体质寒热虚实表里。
这个道理,和夏天吃不吃西瓜是一样的。
我们说,西瓜是夏天当令的水果,消暑佳品,那吃一点好不好呢?是可以的,它能清热解暑。但是如果你体内寒湿比较重的,脾胃运化差的,那就尽量少吃或不吃,不然吃完容易肚子痛,拉肚子,引起寒湿的积聚。
有的人可能也会问西瓜甘寒,那我蘸点性温的辣椒吃,是不是平衡寒热了?这样脾胃不好也能吃了是不是?
我劝你冷静,脾胃虚弱消化能力弱的,对生冷辛辣的东西,肠道反应往往比较大。西瓜寒凉,辣椒辛辣,双重刺激下,往往容易腹痛拉肚子。
吃西瓜还有一个讲究,就是不能吃冰镇西瓜,不能说一回到家里就打开冰箱把冰镇西瓜拿出来大口吃。这样吃会损伤脾胃,西瓜生冷,吃多了伤脾助湿。冰冻西瓜还会刺激咽喉,引起咽炎或者牙痛等问题。
包括西瓜甘甜,含糖量和水分均高,那如果你是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就要注意尽量避开。还有有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疾病的,也要少吃或不吃西瓜。
那这里,我们对吃西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
西瓜是夏天的解暑佳品,有消暑解渴,补津液的作用,健康人和有暑热的适合吃,但要很节制地吃。里寒重的就尽量少吃或不吃,不然会导致体内寒湿的积聚,不利于脾胃的运化。
下面咱们来说姜枣茶,看看为什么这么多人追捧着喝姜枣茶?《伤寒论》里是怎么解释的?
姜枣茶的组成很简单,就是几片生姜,几颗枣,养生壶煮开即可,里寒重的人可以把生姜换成干姜。
生姜、大枣在《伤寒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咱们可以来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用途。
生姜大家很熟悉了,生姜能治感冒,遇冷受凉感冒了,喝上一碗姜汤,捂上被子,微微出一身汗就好了。这是生姜解表散寒的作用。
除了用于治感冒,生姜还能止呕,被誉为「呕家圣药」,多用于胃寒呕吐、痰饮呕吐。
像夏天最容易出现的,不小心吃生冷的吃坏肚子,呕吐清水的,嘴里含几片生姜就有很好的效果。
孕妇恶心不舒服,妊娠反应厉害的,有胃虚里寒的,用点生姜也可以减轻不适。
生姜味辛,微温,辛温发散能解表,能治疗风寒感冒、伤寒头痛鼻塞、咳嗽咳逆气喘,还能散水气,治疗四肢沉重疼痛麻木等症。
生姜除了能解表外,实际上是个表里兼顾,以表为主的药。遇到里寒,里位寒饮,也能用生姜,像前面说的胃寒呕吐。
如果你经常待在空调房,头痛怕冷,身重四肢疼痛,肩颈强急,腰背僵硬板结,怕吹到风的,表位的症状比较明显的,相对干姜来说,你可以选择生姜。
那干姜的温性比生姜大些,用于里寒更重的情况。如果你脾胃寒的情况很明显,肚子怕冷,一吹到凉风,或者受点寒就想上厕所拉肚子的,吃点冷的或滋腻的就消化不了,腹泻完谷不化的(就是吃什么大便拉什么的情况),可以把生姜换成干姜。
注意,生姜和干姜都是性温的,如果你是湿热体质,里热在内,出现便秘口臭,怕热,不怕冷,心烦高热等症,就不适合用。
那大枣,很多人要问是红枣还是黑枣,是蜜枣还是灰枣?
其实大枣品种很多,都可以用,以甘味为宜。要是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择,就选甜的,越甜越好(自然的甘味,加工的甜如蜜饯类不算)。
大枣,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了,性甘温,能「安中养脾气」「平胃气」「补津液」「补中益气」,有补益、补津液的作用。
实际上,大枣还有一定利水的作用,能用于以津虚为主的轻度寒性水饮(里热的不行)
它是通过甘滋补津液、补中益气、增强功能,实现去水饮的作用。
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举个简单粗暴点的例子(可能不够恰当,但希望能够让你理解),你知道我们身体吸收、搬运能量,排泄代谢废物的载体是津液对吧,津液不足,津亏的时候,那运送这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能力就下降了。活还是那么多,但因为人手不够了,所以忙不过来。
那用大枣去补充津液,给加人手,人手到位了,每条流水线上都有人了,那就能帮助水饮这种代谢废物排泄。
当然这个前提是什么,是主要矛盾在于津虚,在于人手不够,那可以用大枣。
如果是活特别多,水饮特别重,以里寒水饮为主,没有明显的津亏,那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大枣了。为什么?因为大枣补津液会助水,会助邪气,所以要去掉。
有经验的就会发现,如果你胃虚,运化能力下降,脾胃虚弱的,一次性吃了很多大枣后,是不是感觉腹胀,难受,消化不良呢?所以胃虚胀满的不宜用大枣。
大枣的偏性比较强,一般来说还是有些使用禁忌,大家也要注意一下,不能随便多吃。
夏天为什么要喝姜枣茶呢?很多解释是这样的:
夏三月阳气在外,气血外散,相对地人体内就容易偏虚寒。姜枣辛甘化阳,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那这个意思是说,夏天天气热,气血都跑到外面去了,那相对来讲,人体脏腑内部气血分布就比较少。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虚寒的情况。那喝姜枣茶可以补阳气,可以温中,可以排寒。
那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可以来温习一下人体的恒温机制。
夏天天气热,外界环境气温高,我们感觉热,汗孔散发热量,通过出汗来降温。这是表位的问题,我们能看得到出汗降温。
那么里位呢?是不是相对就冷了呢?其实不是,气血循环是不断把身体内(里位)的热能输送到体表,并且通过津液的增减来调节我们的体温,在这个机制下,我们的产热和散热是平衡的。
可以说,是里位的热能决定了体表的温度。它会受外界气温的影响,但不受其所决定,这是我们恒温机制的自身调节。
那为什么有的人夏天经常不舒服,一吃点凉的,就肚子疼拉肚子呢?
其实这种人,一年四季都可能吃点生冷的就不舒服,这是因为他本身有里寒的问题,里位热能是不够的,人体自我纠正寒热的能力出了问题。所以你可以看到他的手脚冬冷夏热,天气冷他怕冷,天气热他怕热。
还有夏天病菌比较活跃,如果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人体肠道会有一个祛邪的反应,把邪气通过大小便排出来。这也是夏天比较容易看到肠道传染病、肠胃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
所以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姜枣茶呢?很显然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再来看后半句「辛甘发散为阳」,是什么意思?
姜味辛,枣味甘,辛甘发散为阳,这里的「阳」是不是我们传统理解上的补阳气呢?
其实并不是,准确来说这个「阳」是实证的意思,它放在这里是指祛邪,祛什么邪呢?
姜枣性温,祛的是寒邪。它可以发散表位的寒邪,也可以温里暖脾胃,祛除里位的寒邪。还有一定的利水散水气的作用。当然还能补益,能补津液。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吃姜枣茶呢?
体寒,有寒邪在的,气血比较弱,津液不足的人可以吃,通常表现为喜欢喝热吃热的东西,一碰生冷寒凉的胃就不舒服。小肚子摸上去是凉的,喜温喜按的。平常容易怕风、怕冷,人比较容易没精神,身子底子较弱,容易感冒、抵抗力较差的。面色淡白无华,甚至是苍白毫无血色,比较瘦弱,讲话声音都是颤的(气血弱)等症。
如果你符合上面说的体寒,但寒湿也重,以水饮为突出表现,虚弱的情况不明显的话,那要注意大枣的量要减少,因为吃多了滋腻,助水不利于运化,反而不好。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吃呢?
经常喝酒的,这种是中焦湿热比较重的情况,舌头伸出来舌红苔腻,口干口苦或者嘴里有异味的,大便不好,便秘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的,不能用姜枣茶,喝了人会更难受。
湿浊重,暑湿在内的不适合,表现为老感觉恶心,不想吃饭,没胃口,腹胀胸闷,有点口干渴,但又不是很想喝水,头晕,脸上老感觉脏脏的油腻没洗干净,小便不多的。夏天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也是不能喝姜枣茶的。
里热重,很明显是热证的不能喝,喝了反而误事,表现为怕热,不怕冷,便秘口臭,口干舌燥,想喝凉水,脸上长红肿痘痘等症。这不能喝,喝了火上浇油,火证会更厉害。
寒热兼杂,上热下寒的也不要喝,又有上火,口臭口苦,长痘痘,心烦,又出现呕吐、肚子痛、大便稀等复杂的症状,不用姜枣茶,这种情况看医生调理会更快些。
再多提一句,如果适合喝姜枣茶的,一般来说,最好在白天喝完。晚上喝可能会影响睡眠。但具体情况因每个人体质而异。
讲到这,再问大家这个问题:夏天吃西瓜好还是吃姜枣茶好?
我的结论是:吃什么东西?所有东西怎么吃?都是根据你这个人当下的体质,当下的寒热虚实来决定的。
没有绝对的好坏,适合自己,吃得舒服的就是好的。
现在大家好像有一种误区,一有什么不舒服,都觉得必定是阳虚导致,水果不好,牛奶不好,空调不好,统统都是阴寒之物,寒湿重,损伤阳气,大家都一股脑想着怎么去扶阳养阳。
但是事实上,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又有怕冷的地方,好像是阳虚,又很矛盾,有时候又很怕热,小便黄,有时候心烦,那是不是湿热呢?
身体恒温机制出了问题,比如会出现这种情况:冬天冷时,手脚冰冷,腰腹部跟冰块一样。夏天热时,跟着烦躁、疲倦,手脚心发热,还出现了头晕、心慌、胃口差、口干、失眠等问题。
你看吧,症状很复杂的,你分不清楚,你也发现很多症状并不全都对得上,不是目前众多养生文所鼓吹的阳虚就能解释清楚,也绝对不是大家一提到夏天养生,每个人都适合都必须扶阳养阳的。
中医不是一棍子打死地看问题的,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辨」,分清寒热虚实表里。
怎么分辨呢?这就回到了《伤寒论》提到的恒温机制和寒热变化。这其实也是《伤寒论》的一整套治病方法,它是完全遵循人体的恒温机制而设置的。
如果我们想要恢复身体的恒温机制,想要弄明白自己到底是寒还是热,搞懂疾病的寒热,就要学会用《伤寒论》的法度来看待寒热、表里和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