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续命,春季最易脾虚!食养“脾”气,吃对了,全身都舒服

文 / 医食参考
2021-03-27 00:43

文 | 董洪涛(中医博士)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我们每天要吃饭喝水,饮食进入身体,全都要依赖脾的运化功能以气化成精微物质,营养全身。也就是说,脾是生命的根本保证,脾不能虚。

为何脾为“后天之本”

举例来说,痰湿体质的人,其根本是脾虚。脾虚则气化减弱,阳气不能运化,代谢产物易于积聚,化为痰湿。痰湿无所不在,各种怪病因之而生,俗话说“怪病多由痰作祟”。再者,久病之人,脾气必弱,脾弱则生痰,因此说“久病多痰”。

脾虚的病状很多,或气血生化不足(气血维系着生命,气血不足,生命的活力即减弱,女子会月经减少,甚则闭经、不孕;儿童会面色萎黄,精力不足;成人会眼涩、视物模糊、思维迟钝等),或聚湿生痰,或四肢乏力,或精神不振,或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

脾虚,可以目测而知。脾气通于口,脾气和顺则口唇能纳五谷,脾有病则唇色改变,或发黄,或发暗,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按面部诊断,脾应于鼻头,鼻头色黄,则属脾虚。按手掌诊断,手掌中间及大鱼际部位对应脾,若发暗亦是脾虚之相。平时认真调理,自己注意观察这些部位的变化,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脾气是否充足。

我们都知道肾不能虚,虚则易衰老,却不知脾更不能虚,虚则百病丛生

饮食养脾的4个要点

其一,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因此养脾要食些温性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药比如我们厨房里常用的各种香料多是温性偏燥的,具养脾之功,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寒,故需食温热之物;脾在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其二,香味入脾,香可醒脾,可燥湿,亦可使脾舒畅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煳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锅边上烤成焦黄色的玉米饼子或馒头,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又焦又脆,当属养脾之物。

其三,小孩子从小就要注意勿过食生冷,包括很多瓜果以及冷饮、凉水等,因为会伤损脾阳。对小孩子来说,适宜的零食是麦芽糖和锅巴。有人担心吃烤香的食物会上火,我认为不能吃刚烤出来还很烫的,可等凉至室温时再吃,即不会上火。脾虚之人可坚持晨起喝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脾,并能升阳。

其四,脾为中土,为阳气左升之枢机。历代有不少养脾的中药及汤方:健脾燥湿有苍术、平胃散;补脾化湿有茯苓、四君子汤;醒脾助运有草果、醒脾散;温脾祛寒有干姜、理中汤;升脾益气有黄芪、补中益气汤;养脾和中有人参、桂枝人参汤……皆是宣畅脾阳、调和中气之方药。

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无力,常会吃什么拉什么,且面黄肌瘦,此时当重视养脾。脾喜甘淡而恶腥辣重浊,故甘淡可以养脾;若脾气太虚,千万不可吃香喝辣。养脾可用此方:茯苓、薏苡仁、芡实、山药各30克,陈皮10克,水煎服,日1剂。或上药烘干,共研细末,每次15克,日2次,调入温热的米粥中服下。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