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的人,经常按一按这个地方,或许能打开“排湿口”

文 / 健康净水妙招
2021-03-21 19:23

中医讲“湿重如裹”,身体湿气重,感觉被包裹着,像是穿着件半干的衣服一样别扭。

在中医看来,湿气似乎称得上是“万恶之邪”。在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致病因素中,湿邪杀伤范围最大。这是因为,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那么,身体为什么会产生湿气?

要知道,人体的70%是水,水活跃在我们身体代谢的全过程。中医把这些可以运化的水分被称作“津液”,这些津液维持着体内诸多的代谢活动。这些来源于日常饮食水谷的津液的形成,要经过脾胃的运化等多脏腑的协作。而当脾的运化出现了问题,水湿就会随之产生,水湿多了,就会津液亏虚,舌头上有裂痕就是津液不足的一个表现。

身体有 ”湿“ 的状态

1、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

2、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

3、大便不成形,或有一些粘在马桶上,或有便秘

4、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5、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身上的三处“排湿口”

如果立秋后不注意祛除残留之湿,这些湿邪就会滞留体内,伤及脾胃,甚至为咳喘埋下病根。

委中穴:委中位于腿窝中心点上,膝关节后面,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排毒祛湿的通道之一,委中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泄口。建议大家平时多敲打此穴,每次30次左右。

曲池穴:曲池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大肠经的湿浊之气常聚集于此。该穴位于肘横纹外端,手肘关节弯曲的凹陷处,大家平时可在肘窝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凹陷中。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管理身体水液的穴位,是人体重要的排湿大穴,常按有清利湿热、健脾益肾的功效。以穴位为中心,用拇指顺时针逆时针旋各揉1~3分钟。

日常简单的排毒食疗方

我们也慢慢养成喝水的习惯,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根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载,红豆、薏苡仁、菊花、芡实等食材对于祛湿都有着很好的功效。将这些食材一起泡水喝,湿气全除掉,这是老中医热衷推荐的小食方。

根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载,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自然就变强了。我们知道红豆薏米可祛湿,但熬煮麻烦,体质不合或用错原料只会加重湿气。

驭湿膏出自名医组方,采用了中医里药食同补的原理,在红豆、薏米的基础之上,选用芡实、鱼腥草、荷叶、茯苓、栀子、橘皮、大枣、蜂蜜9种道地食材,科学配伍,使其性质更为温和、平性。

所以除了红豆薏米,还需合理、周全的添加其它食材,讲究君臣佐使。消除湿气的主要病因,并辅助改善,提高整个机体的功能,合力抵抗湿气,才能达到平衡、快速祛湿的状态。

驭湿膏,采用了中医里药食同补的原理,下方有同款

最省的祛湿:户外运动

湿气重人,其实是那群懒惰的人。如果你能坐着或不站着,如果你能躺着或不坐着,如果你能睡觉,如果你什么都不做。这种懒病能把湿气去掉就好了。

如果真想要祛湿,一定不能少了运动,而且必须是在户外运动。

当新鲜空气进来,能量进来,阳升起,所沉积的浑浊气体就可以排出。这是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

但长期湿重的人往往会感到精力不足,身体里有太多湿,也不能一开始就做太耗气的运动,慢跑或快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