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临,如何有效预防中暑?
在大热天野外旅行,体内因热产生的毒素如果不及时排出体外,就会造成人体中暑现象。中暑是野外旅行最为常见的疾病。除了带上一些治疗中暑的药品外,重在预防。长时间在阳光照射的热天下旅行要安排充分的休息时间,并且要在阴凉处,同时应当注意行进中的遮阳及降温,可以用一块湿手巾顶在头上,适当多喝些水,适度敞开衣服并穿短衣、裤。
☆中暑基础知识
在湿热无风的山区中开展登山活动时,由于身体无法靠汗液蒸发来控制体温,人就会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晕眩、烦躁不安、脉搏强而有力,呼吸有杂音,体温可能上升至40℃以上,皮肤干燥泛红。如果不及时救治,中暑的人可能很快会失去意识,且程度很深,有可能导致意外的发生。
在夏季登山前一定要准备好预防和治疗中暑的药物,如:十滴水、清凉油、仁丹等。另外,还应该准备一些清凉饮料和太阳镜、遮阳帽等防暑装备。
☆中暑应急处理
一旦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将其衣服用冷水浸湿,裹住身体,并保持潮湿。或不停扇风散热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体温降到38°C以下。如果中暑者意识清醒,应让其一半坐姿休息,头与肩部给予支撑。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识,则应让其平躺。通过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体温如已下降,则改以衣物覆盖,并充分休息否则重复以上措施,并尽快送医院救治。
一、引发原因
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二、中暑先兆
头晕、头痛、口渴、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三、轻度中暑
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四、深度中暑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痉挛症:大量出汗,口渴,引发肌肉痉挛(俗称抽筋)。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
五、预防手段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暴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六、危机处理
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七、热衰竭急救
症状:疲倦虚弱,皮肤湿冷苍白,脉速而弱,头痛头晕兼作呕,情绪不安,昏厥。处理:移患者到阴凉地方,抹身降温,让患者平卧,垫高双脚。每15分钟给患者喝淡盐水一杯,共喝两杯,送院治疗。注意:别给已经昏迷的患者灌饮任何东西,以免呛到患者或液体入肺,那就更麻烦了。
体质较弱的登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动中,由于活动剧烈、体力消耗过大,尤其是未能及时补充体内损失的水分和盐份时,容易发生热昏厥。
热昏厥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感觉筋疲力尽,却烦躁不安,头痛、晕眩或恶心。脸色苍白,皮肤感觉湿冷。呼吸快而浅,脉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体温保持正常或下降。
为避免发生热昏厥,一些体制较弱的登山者,在参加夏季登山的活动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活动,注意休息节奏、保持体力。应多喝一些含有盐份的水或饮料,即使对体内的电解质损失给予补充。
一旦发生热昏厥,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应让其慢慢喝一些凉开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泻、呕吐,应在水中加盐饮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识,应让其卧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状减缓,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