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来袭,防暑降温是关键
小暑过后迎来了民间所说的“三伏天”。三伏天是指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最闷热的一段时期,一般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简单来说:“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三伏时间表:
初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伏:7月23日-8月1日
闰中伏:8月2日-8月11日
末伏:8月12日-8月21日
在中国民间“三伏天”的“伏”一般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伏天一般会持续38天,在这38天中如果调理的不好,就会使寒气入侵而不能排出,这也是冬天怕冷、脚凉的根源。所以老一辈常说“伏天喝热水,寒气不伤身”,今天壹妹就和大家讲讲三伏天的养生法:
三伏“食”1多酸又多甘
“夏季暑湿,适宜清补”一到热天,人们都喜欢冰冷的食物,伤害肠胃的同时也会让湿寒入体。此时应该多食用酸甘的食物,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酸甘食物推荐:苦瓜、山楂、酸枣等,日常用五花茶(金银花、菊花、木棉花、槐花、鸡蛋花)泡水也能很好的消热解暑。
2补气又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去火食物推荐:白菜、西红柿、山药等性凉、清暑的蔬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3新鲜又多水
高温致使人体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及时就容易中暑脱水,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饮食上应该多加入水分充足的新鲜蔬果,能有效补充能量和水分,帮助恢复生命活力。
多水食物推荐:豆腐、青瓜、豆芽、冬瓜…。最好是食用新鲜的时令蔬果。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方”
三伏贴是夏季非常有特色的一种疗法,是利用温热芳香、具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贴敷于穴位上而起到治病作用的。
“三伏天”期间,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今天就为大家推荐几款合适的三伏“方”。
哮喘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 ,麝香1.5克 ,生姜汁适量。
中暑
取穴:填脐内,外用胶布固定。
药物:仁丹15克,研粉,温水调糊。
高血压
取穴:涌泉、足三里双、太冲。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虚寒性便秘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
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贴伏方法:
1、将取穴部位用酒精进行消毒;
2、取药物或药膏贴于对应穴位;
3、用合适的脱敏胶布进行固定即可。
注意事项: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2、要注意药效的发挥,应控制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如有不适,应立即取下。
3、以下特殊人群不建议使用: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患者;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
三伏贴的配方根据病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症下药,遵照医嘱方为上!
三伏“居”
“三伏天”大多地区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性气候,暑邪和湿邪易侵犯人体而发病。所以在日常起居上也要多上心。
湿寒之气侵入人体起初并不会有太大的感觉,然而年纪一大,气候忽变疾病就会呈井喷式爆发。
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三伏天”期间阳气尤其旺盛,如果一旦受损就会使人感受暑热兼寒湿,从而出现疲倦、四肢困重、口中黏腻、胸闷心烦、恶心厌食等症状。所以下面这8点一定要重视:
不洗冷水澡。“三伏天”期间,不要因贪凉而洗冷水,最容易寒气入体埋下隐患,建议用温水洗澡。
空调要调温。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4度,室内外的温差也不宜太大,房间定期开窗通风换气更有利健康。
服饰重舒适。着装应简单、宽松、舒适为主,选择吸汗透气性好的面料,色彩应素雅大方,可以减少紫外线的吸收。
午睡不宜长。重视午午午睡!但时间不宜过长,容易影响中枢神经,导致脑内血流量的减少,从而导致醒后更加困倦。
外出常带药。夏季外出要备上风油精、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金银花露等常用药品,以便不适时应急。
多喝温开水。喝水!喝水!喝水!不要等口渴再喝,特别是体力劳动者和室外工作人员,且宜温不宜凉。
减少金首饰。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接触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运动别伤身。运动能很好的帮助人体代谢,不过一定要掌握好强度,尽量错开高温时间,运动多样化。
中医认为,小暑过后人体阳气旺盛,保护好阳气,人体才能得以健康。“三伏天”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的总原则,才能更好的呵护家人健康。
壹妹有话说:伏天喝热水,寒气不伤身”,宜“伏”不宜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