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的“帮凶“被揪出,牢记“3吃3不吃,胃或许慢慢好转
中国,已成为真正的“胃癌大国”。
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报告,2012年全球胃癌新发95.1万例,死亡72.3万例。其中,中国的发病和死亡例数均占了全球将近一半。
在农村地区,恶性肿瘤中,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居第一。出现在我国主要是感染一种菌——幽门螺杆菌!
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进入胃部运动,并穿过胃黏液层,到达上皮细胞后,牢牢与上皮细胞粘附在一起,避免被食物一起排空。
幽门螺杆菌长期“定居”在胃部,不断释放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等物质,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引发胃炎,胃溃疡,最终引发胃癌。
幽门螺杆菌一旦进入胃里,会引发三种不适:
1、时常反酸水
有的时候,胃部着凉了,一旦弯腰,或者做大幅度的动作,就会感觉到一阵酸水涌到嗓子眼里。
然后感觉到特别反胃,嘴巴里都是酸的,幽门螺杆菌在胃里也会造成此类情况出现。
而且这种泛酸的症状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得不到根本的解脱,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出现呕吐。
受到酸水的影响,腹胀、腹痛出现也是极其正常的。
不要把胃部泛酸看的太正常,尽量多点重视。
2、口气发出臭味
医学专家们在研究幽门螺杆菌时,在唾液、牙菌斑中也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的蛛丝马迹。当人们吞咽唾液时,幽门螺杆菌就这样顺风顺水的进入了胃里,引起了胃部疾病的发生。
这种物质造成了人们嘴巴发出臭味,可以说是人们口臭的根源了,需加强注意。
3、食欲降低
当幽门螺杆菌在胃里反复作乱时,胃粘膜也会受其刺激,出现一定的损伤。
食欲,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受到影响,吃不下饭,肠胃的消化和吸收,也会变的非常不顺利,转而加重食欲不振的症状。
因此当食欲不好、胃口不佳时,也要判断一下自己是不是被幽门螺杆菌缠上了。
阻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要遵循“三不吃”原则
不吃共餐
一百个家庭有九十九个吃饭是一起吃的,不管吃菜,还是喝汤,都是彼此分享的。
在这种顿顿都是共餐的情况下,某个人若是体内有细菌存在,可能也会传染给其他人。
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经过唾液进行传播,筷子上、饭菜里、餐具上,随时都可能发生唾液交换。
于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就大大增强了,很容易从一个人发展到一大家子,如果实在想要聚在一起吃饭,最起码也要做到各用各的餐具。
不吃刺激性食物
正常来说,胃中的胃酸会维持在20~100毫升之间,但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加速胃酸的分泌,从而腐蚀人的胃黏膜,导致黏膜受损。
经常吃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比如辣椒,火锅,麻辣烫,咖啡,浓茶等都会导致胃黏膜受损,最终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癌。
不乱喝水
现在的人,用水已经完全脱离了井水、地下水、河水,开始使用干净的自来水、矿泉水了。
可人们仍然不满意,经常在闲暇时间到附近的山上打干净的山水,不仅好喝又干净。
即使再渴,我们也很少随便去喝河水了,这些未经处理的不干净的水,如果喝太多,也会传播幽门螺杆菌。
所以,尽量把水烧开再喝,利用高温把水中生长着的细菌杀死,才能有效的避开幽门螺杆菌。
查出幽门螺杆菌,谨记:3吃
吃猴头菇、丁香、沙棘
幽门螺杆菌在胃里有胃酸的“保护”,胃酸的分解作用很强大,能分解杀菌物质,如果用药物杀菌,也要用先抑酸剂来减少胃酸才能起作用,因此很多有杀菌作用的天然食材都无法在胃里起作用。
猴头菇:含猴头菇多糖,能抑制幽门螺杆菌,增强胃黏膜保护屏障机能;
沙棘:含沙棘果油和原花青素,阻击幽门螺旋杆菌细胞的合成;
丁香:修复胃黏膜,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排除有害物质。
《千金翼方》中记载的一个暖胃、养胃食疗方,对抑制幽门螺杆菌有奇效,如果能学会正确搭配,还能缓解消化不良,胃痛,胃胀口臭等问题。
将丁香、沙棘、猴头菇、山楂、橘皮、大麦、茯苓、佛手、大枣等食材,搭配在一起泡水饮用,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呵护胃部健康,而且携带方便,易于冲泡。
虽然喝茶没有那么神奇,但是由沙棘、辣木叶、丁香、肉桂、茯苓、山药制成的沙棘辣籽叶茶,每天喝一杯,抑制甚至杀死幽门螺杆菌都可能实现。
但也有例外,高浓度的猴头菇丁香沙棘茶液在胃酸环境下仍保持有良好的活性,能增强胃屏障,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寄生和繁殖,从而灭掉细菌,另外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消化功能正常,养胃治胃,胃不好的人不妨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