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简单有效,啥时开始都不晚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走走路就活到99岁?这当然是夸张手法,但是,走路对身体确实好处多多。
尤其现在的上班族,多数人因为久坐不动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并没有成功引起他们的注意,一句“工作忙,没时间”成为了万能的借口。
其实,不是说花钱到健身房,或者非要跑上多少公里,才算运动,走路就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为“最佳的运动之一”。
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怀特博士也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
走路,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而且不分男女老少,也不管年龄,随时随地,任何时候都可进行。
但是,想要达到养生效果,并不是盲目的“拼步数”,需要掌握正确的走路方式,具体怎么做呢?养生君下面就为大家具体讲解一下。
(1)驼背走路
现在很多人喜欢走路玩手机,如果长时间维持低头的状态,不但会造成肩颈疼痛,而且很有可能引起腰椎劳损等各种各样的疾病。
所以,走路时一定要注意挺直腰杆、收紧小腹,眼睛直视前方。
(2)摇晃手臂
有些人在走路锻炼时的过程中,喜欢大幅度地摇晃手臂,以为这样可以增加运动量,还可以锻炼四肢,其实这样走路,会越做越累,越走越慢。
正确的走路方式应该是手臂放松,自然地前后摇摆,晃动的最高点不要超过肩的水平线。
(3)走得过快
刚开始走路或快走锻炼的人,最好从缓慢走路开始,等自己的运动状态越来越好时再慢慢加快速度,病逐渐增加运动量。
如果一开始就快走快停,有可能给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
(4)负重前行
背着重东西走路能让减肥的效果更好的想法是错的。
如果在走路的时候背负太重的东西,会让膝盖承受太大压力,有可能造成小腿和大腿的肌肉、膝盖关节受损。
正确的做法是在走路的时候不要带太多东西,带个小包放出门的必需品即可。
1)哪里走?
走路的环境要求是熟悉的环境,路况要好,光线一定要好。
环境不熟、路况差、光线不好时走路容易受伤,尤其是踝关节扭伤;同时建议在绿化环境好的地段进行走路锻炼,更容易放松心情。
理想的场地有公园、体育场,应远离马路,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上面走。
2)何时走?
走路锻炼,建议至少在饭后30分钟以后进行,以免影响食物消化及引起其他问题;同时,要避免空腹锻炼,以防止出现低血糖等问题引发意外。
3)走多久?
最好的健步走是一气呵成,一次性完成,并不是一天的走路步数加起来哦。
走路锻炼以小步为宜,每一步比平时走路多向前迈10厘米即可,且刚开始要循序渐进,不要增加太快;
有的人第一天就走得飞快,超过负荷,会伤到膝盖和小腿,产生疼痛,而且走路的步数也不是越多越好。
研究表明:每天走5000~10000步锻炼效果最好,10000步以上与10000步以内的锻炼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运动损伤的机会反而加大。
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其实是免费的!简单有效,啥时开始都不晚
健步走30分钟时,会有适度心悸气短,在适度气温下出微汗,这样是最好的,别让自己太累。
尤其是中老年人,走路的强度需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
4)怎么走?
首先,在走路之前,我们要做好3项准备工作:
正确穿着:穿一双软底跑鞋,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穿一身舒适的运动装,有利身体活动。
热身充分:走路锻炼前必须要热身,“唤醒”身体沉睡的肌肉,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可做做伸展、拉伸四肢的运动,防止运动损伤。
带瓶水:运动时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可以防止脱水。
其次,走路姿势非常重要:
要求挺胸抬头,双臂前后自然摆动,保持脊柱中立位,步幅不要过大,步速比正常行走稍快,这样才能尽可能调动正常的肌肉参与,防止产生代偿动作而导致运动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雨雪和雾霾天气路面湿滑,空气质量不好,容易影响视线,建议停止走路锻炼,以免引起呼吸道疾病。
每个人具体的健康状况不同,走路方式也应有针对性。
1)冠心病患者
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
2)糖尿病患者
糖友在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最好在餐后进行,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
但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一般选在餐后半小时行走,且活动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3)高血压患者
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容易引起头晕。
4)体弱者
走路速度保持在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得太慢,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最好在清晨或饭后进行;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5)失眠者
晚上睡前两小时散步,每分钟走80米为宜,每次半小时,会收到较好的镇静效果。
6)其他人群
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散步时两臂有节奏地向前后摆动,可增进肩膀带动胸廓的活动力度;
心脏病、气喘、心肺功能不佳者步行时必须特别注意身体状况,一感到不舒服就要停止。
膝关节较弱、容易酸痛的人 不宜快走,慢慢走、走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