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是一种养生方法,怎样才能食不过量?

文 / 云霞健康
2021-01-12 09:33

“饿”是一种养生方法

来源人到中年

根据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如果一个人感到饿意后,只要一个小时后不进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一种叫 “长寿基因”的物质。

这种物质,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对身体益处颇多。在后续的跟踪中,适当饿肚子的那组人,比餐餐饱食的人,平均寿命和健康指数都要高出很多。

其实,不只是日本,根据很多国家的研究,在人类的长寿因素中,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就是适当饿肚子。饿,是一种养生法,不仅能“治”百病,还能助长寿!

饱食过度,百病由生!吃多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都来了!

很多疾病,都和过度饱食有关。

例如感冒,有时候,吃多了,积了食,再受点风寒,很容易引起感冒。而感冒后,如果清一清肠胃,适度饿肚子,反倒容易痊愈。

相反,若是一味想着补充营养,多吃点东西,好增加抵抗力,结果反倒会加重感冒。

再比如,大多数人都有脾胃虚弱的问题。脾虚胃寒,也都是饮食无度引起的。

脾胃长期处于过劳的状态,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功能自然日益消退。久而久之,就成了脾胃虚寒的状态。

又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瘫痪、老年痴呆等疾病,都与饮食无节制有密切关系。

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就告诉了后人,如要获得健康长寿,必须做到“食饮有节”;在“内经”全书中以有详细的说明,五味过度损五脏,烟酒其性猛烈,易耗散维持生命的元气。

现代医学已研究证明,过度的烟酒,可导致全身很多器官受损,引起180多种常见疑难病。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管好嘴巴,饿饿肚子。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道家的养生之法中,经常提到的一点,就是“辟谷”。不食五谷,对芸芸众生来说,太过虚无缥缈,也不可行。

但由此可见的是,少吃一点,吃到七份饱就可以了,这确实是健康身体的前提之一。

晚饭不吃,饿“治”百病不吃晚饭等于喝了免费的开胃汤

中国卫生部首席健康专家、第四军医大学著名教授万承奎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曾荣获世界和平基金会“自然医学功勋奖”。

“ 爱吃晚饭,是我们人类发生疾病的一个原因,也是许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个原因。 ”

许多人认为,晚间饿了就要吃东西。其实不然,晚间饿了不吃东西,才是正确的养身之道。中医和佛教都说:“过午不食”。所谓“午”,就是中午11点—13点,过了13点就不能再吃饭了。

饿了怎么办?可以喝果汁、吃水果。中医和佛教提倡不吃晚饭,不是为了节约粮食,而是为了养生。

人不吃晚饭就会饿,其效果与喝开胃汤同功。因此不吃晚饭不吃亏,因为等于你喝了免费的开胃汤。

这是大自然看见你不吃晚饭,而赏赐给你的,你不感到快乐吗?

紧接着,你饿一会儿就不饿了,大肥膘慢慢地消失了,你慢慢地苗条了。这就是“晚饭不吃,饿治百病”的道理。

适当饿肚子,可以让身体的器官得到休息。

病从口入,很多时候,疾病的发生不是因为吃得不够,反倒是因为吃得太多。在不少古人的医书中,都将暴饮暴食、大鱼大肉称之为“烂肠之食”。

顾名思义,吃多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砒霜之毒。这就是人常说的,吃五谷生百病,祸从口入。

每个人都想自己健康长寿,就需要遵循古训,做到“食饮有节”,五味清淡可养五脏,幸福就从口入了。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这是现代人养生的不二法门。

多看些有营养的书,如黄帝内经、道学、儒学、易经等。这些都有益我们修心养性。

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少吃点大鱼大肉烟酒,适当饿肚子作一些适合自己的养生功法,才能保持全身经络通,气血活,组织器官功能旺盛。

有了一个健康的好身体,才能实现长寿的目标。

饿,是一种养生法,不仅能“治”百病,还能助长寿!富养精神,穷养身体,更是现代人养生的不二法门!

“饿”有诸多好处,但有一种饿就可能是患疾病之兆了。这种“饿”就是吃得多,又饿得快。千万要警惕

【链接】

怎样才能食不过量

来源食疗调病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但是一口一口累计起来,胖子就可以吃出来了,从体重增加发展到肥胖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这种变化必然建立在能量摄入过量的基础之上。可是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摄入多少热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成年人(18-49岁)轻身体活动者能量需要,男性为2250大卡,女性为1800大卡。

对这些数字一脸懵逼,可是每天计算卡路里似乎也不可行,那么说到底!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吃下去的热量不超过我们需要的热量?

按时按量吃饭

大脑中有一个掌管人饥饿感觉的组织叫饱食中枢,关于饥饿或者饱的感觉都是它告诉我们的。一旦我们不按时吃饭,饱食中枢就会因为之前累积的饥饿感反应迟钝,不及时地告诉我们“吃饱了”的信号,我们就会一不小心吃到过量。所以按时按点吃好三餐可以保证你食不过量。

一日三餐也要定量吃,既不能吃得过饱,也不能吃得过少,一般而言七分饱即可,也就是肚子已经觉得有些饱了,但还可以再吃一些,这个时候就可以停下来了。

吃慢一点

吃得太快也会让饱食中枢没来得及传出“吃饱了”的信号就一不小心吃多了,所以细嚼慢咽点吧,这样也不会给肠胃太大的负担。理想的咀嚼次数应该是一口食物在嘴里咀嚼20-30次。

多尝试分餐制

分餐制,就是一人一份餐食,每人只吃自己盘中的份量,这样既卫生,又可以帮助你做到食不过量。

分餐制可以让你更清楚自己吃了多少,而不会像“大桌饭”一样不知不觉中就吃多了。在分餐制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运动量、生理情况),为自己制定健康食谱,而“大桌饭”就相对难控制了。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大家可以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来安排自己盘中的食物,餐盘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谷薯类、动物性食品和富含蛋白质的大豆、蔬菜和水果,它直观地显示了一个人一餐中膳食的食物组成和大致比例,非常方便哦。

每顿少吃一两口

胖纸不是一天吃成滴,少吃一口饭不会引起体重大的变化,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影响到体重的增减。

如果能坚持每顿少吃一两口,长期以往,摄入热量自然控制住了。尤其对于容易发胖的人,这招很管用哦。

减少高热量食品的摄入

大家可以大致了解下有哪些食物是高热量食物,比如可以学会看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了解食物的热量值,少选择高脂肪、高糖的高能量食物。比如:巧克力、面包、蛋糕、汉堡、炸鸡、薯条、方便面等等。

减少在外就餐

众所周知,在外就餐或者聚餐的时候,一般时间较长,边吃边聊之下,很不自觉就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导致进食过量。减重的朋友不妨适量地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

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选择高饱腹感的食物可以让你虽然没吃很多东西,但是感觉不到饿,从而不会过量进食。一般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会带来高饱腹感,比如燕麦、红薯、麦麸等。另外,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也可以带来高饱腹感,比如减脂常见的鸡胸肉、鸡蛋、豆制品等。

少吃辛辣食物

类似于火锅、麻辣烫等辛辣食物,可能会大大激发你的食欲,让你吃得比平时更多。而且过分辛辣食物也不利于肠胃消化。建议大家日常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

其实只要做到以上这些,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既注意保持能量的平衡,又注意保持营养的全面,自然可以告别多余热量。 减肥并没有多难,健康的饮食+适量运动,坚持下来就瘦啦!

如果您看完还是想吃,就请您看下面的微信内容【链接】

人一生大约能吃50吨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生物学博士“Ent-evo”表示,人一生能吃的食物数量,按照各人情况不同,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但欧洲食品安全局曾给出一个基准数值,即 一个标准成年人一天会吃掉总重1500克的食物和饮料。另外,国外也有统计数据表明,一个成年人大约一个月能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的食物。

这两个数据互相佐证, 假设人的寿命为70岁,那么吃掉的食物应该在50吨左右。

真的谁先吃完谁先走?

这个说法有点吓人了,但其表达的“少吃延寿”确实有一定道理。

中国传统谚语称 “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现代又有人提倡“轻断食”,都是一个道理:少吃点!

英国伦敦大学一项研究显示, 少吃40%可以让你延寿20年,少吃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神经元退变等老年化疾病也相当有效。

所以,适当控制食量,对健康确实有效,每顿吃到七分饱。适当少吃高热量、高脂肪及高糖食物,也是个好的选择。所以, 你最需要改变的,就是晚餐一定要少吃!

【链接】战胜饥饿有妙招,这样吃就对了

作者 营养师莓子 来源 糖尿病网

糖尿病患者需要管住自己的嘴,不合理控制饮食、想吃就吃势必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然而有的糖尿病患者却在下一餐还没开始时就出现饥饿感,这时总是需要吃一点东西才会让这种恼人的感觉缓解,但之后血糖又飙升起来,导致下一餐后的血糖很难控制。今天我们来说说吃的问题。

01

饥饿感可能来源于餐前低血糖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 饥饿感、心慌、出汗、乏力等症状时,很可能是出现了低血糖,如果只是出现饥饿感也不排除这种情况,您可以测一下血糖。

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有可能在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因此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进行一次加餐,可以避免餐前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应该在出现饥饿感时进行血糖测定,如果经常出现餐前低血糖,需要告知医生,为您调整治疗方案。

02

出现饥饿感或许是食物没吃对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并非低血糖反应所致,建议各位糖尿病患者尝试一下饮食调节,以下几个小技巧有助于帮你赶走饥饿感,不妨试一试。

技巧一 少食多餐

将一天三顿饭改成一天四餐或者五餐,但总的能量摄入要保持一致。也就是把正餐中的一小部分拿出来,作为上下午两个正餐之间的加餐食用,这样可以防止某一餐吃得较多而引起血糖明显升高,也可以防止两餐之间饥饿感。

加餐时间建议选择上午9~10点、下午3点和晚上睡前1个小时,具体的时间要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来定。一般从正餐中分出25~50克主食作为加餐食用,此外还可以选择牛奶等消化吸收慢的蛋白质类食物,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水果用于加餐食用。

根据血糖生成指数(GI)选食物

虽然都是碳水化合物,但是存在于不同的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甚至不同烹饪方式加工的同一种食物对血糖产生的影响都不相同。同样是一碗饭,黑米饭比白米饭(粳米)升糖速度要慢,虽然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当,但黑米比粳米膳食纤维含量更高,因此饱腹感更强。

GI是衡量食物摄入后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指的是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50克葡萄糖在2小时内升高血糖水平的百分比。那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同时也会引起血糖快速回落,在这个血糖快速升降的过程中饥饿感也会相伴而生。选择血糖生成指数相对较低的食物可以避免血糖大起大落,出现饥饿感的可能性也少些,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粗细搭配,让主食的GI降低一些。

技巧三 混合膳食最科学

要合理搭配饮食,每餐要有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同样是早餐,有人吃稀饭和玉米面饼,还有人吃玉米面饼和豆浆,相比来说后者搭配更科学,两个人都是吃了两种食物,但是前者选的都是主食类,后者除了碳水化合物食物还选了蛋白质类食物。后面这种混合膳食的胃排空时间会延长,葡萄糖的吸收较慢,对血糖影响较小,当然再来点蔬菜水果就更好了。

技巧四 低能量密度的食物

单位体积的食物所含能量多的被称为高能量密度食物,而所含能量低的被称为低能量密度食物,摄食的体积与饱腹感有关,食物体积过小会让人缺乏饱腹感,饿得也快,摄入适量体积的食物才能让您的食欲满足。同样体积的食物,那些所含能量较少的食物就能让您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吃较多的食物,容易产生饱腹感。

不少蔬菜和水果都是低能量密度食物,此外还有魔芋等食物,这些食物中还富含膳食纤维,后者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让血糖更加稳定,赶走饥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