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是时候好好调理了! |理中归元

文 / 普唯尔热心肠
2020-12-28 19:46

工作忙、压力大、吃饭不规律、不爱运动……这些是不是你这一年的日常?

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脾胃越发“吃不消”了:便秘、胃痛等毛病越来越普遍。作为健康的“根”,脾胃功能受损,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养脾胃是中医的“拿手活”。本期,理中归元的主题便是探讨脾胃的奥秘,带大家看看有哪些“调脾胃良方”,教你安抚容易闹脾气的脾胃。

脾胃在人体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人体的脾胃,主管饮食物的消化。饮食物经过脾胃的消化转变为对身体有用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充养我们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肉、皮毛,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没有饮食物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体,生命将无法继续,而饮食物要成为生命的原动力,必须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而脾胃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正因如此,中医把脾胃称作“水谷之海”,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又把脾胃称作“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功能健旺,后天营养充足,人体能够得到气血的滋养,才能“吃嘛嘛香”、面色红润、身轻体健、免疫力强,不容易生病。

如果脾胃虚弱,功能减退,那么五脏六腑及全身都会受到影响,即人体的健康失去了基础,生命之树就会枯萎会发生诸多疾病,正如李东垣所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脾胃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其他脏器。因此,有人认为,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纵观历代一些高寿老人,他们的养生方法或许有所差异,但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脾胃功能好,能吃、能喝,吃得下,排得出,这也充分说明脾胃健康决定了一个人的寿命极限。

01

脾胃与心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02

脾胃与肝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人说,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03

脾胃与肺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04

脾胃与肾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匸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脾胃虚弱都有哪些表现?

1、运化功能失常表现

首先,一个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会出现运化功能失常的表现,主要有不思饮食、暧气、或食后恶心、腹胀、腹痛、或腹泻、或便秘;肥胖、身体困重、湿疹。

2、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而引起的表现

①气血虚,血不养神而失眠、多梦;②气虚卫表不固,免疫功能下降会经常感冒;③脾虚不能统血可出现一些慢性出血性疾病,如便血、月经量多等。④气血虚不能充养机体而四肢乏力;⑤血虚不能充盈血海见妇女月经不调、月经过少、闭经等。

由此可见,脾胃功能差是诱发百病的关键因素,而强壮脾胃是防病养生的根本。

哪些原因会导致脾胃虚弱?

导致脾胃虚弱的常见原因有:

1、素体禀赋不足,身体较弱的人,脾胃功能相对弱,而且也容易受伤;

2、饮食无节制,饥饱失常、寒温失调,或过食辛辣、肥甘食物;

3、饮食不洁,感染邪毒(幽门螺杆菌);

4、生活压力大,所欲不随,遇事急躁、怨天尤人、情绪波动大;

5、过度劳倦、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很容易伤及脾胃。

脾胃虚弱如何饮食调养

很多人不注意饮食控制,随心所欲,只要是喜欢吃的,就使劲吃,特别是油炸的、烧烤的、高糖的食物,久而久之,会使脾胃愈来愈虚,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调理,少吃肥甘厚味之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忍饥挨饿,要三餐有常,饥饱适中,定时定量,五味调和,营养平衡。

01

五谷杂粮,保“胃”健康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食物是气血的原料,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其实过食肥甘厚腻、大鱼大肉对身体并不能起到补养作用,反而会伤及脾胃功能。古人告诫我们饮食的法则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所以,要想保养好脾胃,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选择小米、大米、黑米、小麦、玉米等单独煮粥,或再适量加入豆类、薏米、莲子百合等煮粥,也可用豆浆机打成米糊食用,更利于脾胃吸收。

根据个人喜好及体质,每次选择一两种米类可加少量豆类、坚果以满足营养需求。配合山药、百合及应季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02

五谷加红枣,养胃补气血

红枣即大枣,为我国特产之一,其果肉甘甜适中,营养丰富,生熟皆可食用。俗话说:“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红枣还是滋补良药,能健脾、养胃、补气血。五谷杂粮与红枣配合煮粥,尤其是小米红枣粥,能健脾养胃、补气血,但脾虚之人,红枣也不宜多食。

03

勿食过凉或嗜食辛辣

即便是炎热的夏季、酷暑难耐的时候,也不宜过食寒凉食物,因为胃肠收到寒冷刺激,黏膜下血管会痉挛收缩,胃肠黏膜抵抗力降低,消化功能下降,消化不良。中医认为,寒凉饮食入胃,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更虚。

辛辣食物包括辣椒、胡椒、花椒、葱、姜、韭菜、酒等,其性燥热,食入后可直接灼伤胃之血络,也可伤及脾胃之阴,出现口干舌燥等。

04

饭前喝碗汤,胜过良药方

中医认为,饭前喝汤对身体大有好处,首先对口腔、食道具有润滑作用,可以防止干硬食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也有利于食物稀释和搅拌,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对脾胃虚弱的人更有好处:饭前喝汤还能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胀感,从而降低食欲。有研究表明,在餐前喝一碗汤,可以减少对热能的吸收,起到减肥的作用。

05

粗细粮搭配

粗粮口感欠佳,营养较丰富,不易消化,细粮口感好,营养价值比粗粮低,因此应当将粗粮、细粮搭配食用,可以充分摄取营养,减轻脾胃负担。建议至少每日一餐粗粮,但应因人而异,对于老人、小孩、拿飼、脾虚较重营养不良者,可能会不耐受,我们也可采取一些粗粮细作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将粗粮发酵后制成各种食品,除了保留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外,还富含维生素及酵母菌,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避免食粗粮出现的不适。

06

进食不宜太快

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就开始了,在口腔中通过反复咀嚼,使食物与口腔中的唾液混合,起到一定的消化作用,如果进食太快,就会影响食物在胃肠道的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否则会伤及脾胃。

07

饮食不宜过热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特别喜欢吃烫食,尤其是冬季。中医讲究饮食宜温,忌过凉过热。尽管有“十个胃病九个寒”之说,但也不可吃过烫的食物,以防损伤口腔、牙齿、食道及胃肠黏膜,甚至会导致食管癌。

08

饮食有节不宜过量

任何食物都应有度,做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否则会招来物极必反。饮食也是如此。吃的多了,本来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差,再超负荷,必然会出问题,势必功能紊乱,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因此一定要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宁可锅中放,不让肚子胀”。

09

忌饭后吸烟

有人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事实并非如此。吸烟是一种不良嗜好,除与肺癌发病有关外,也会影响到胃。烟中的尼古丁能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而形成糜烂、溃疡。

10

药物伤胃不容忽视

胃虚弱的人,服药时,一定要注意是否适合自己,是药三分毒,如果药不对症、或太过寒凉的药都会导致进一步损伤脾胃。如患感冒后,很多人喜欢去一些药店买药,会随便服用一些清热解毒之类的中药或解热镇痛类西药,可能对脾胃带来一定伤害。


除了在饮食上进行调养,我们还需做到情志调畅、起居规律、适量运动。此外,依靠中医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调养脾胃。脾胃虚弱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恢复非一朝一夕,应针对病因合理调治,要懂得“三分治, 七分养",不宜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