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一喝水就想尿,有人喝再多水也没尿意?到底哪个才暗示肾不好

文 / 漫说健康
2020-12-25 20:02


众所周知,尿液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排出来的尿液可以调节机体水分以及电解质的平衡,并且清除多余的垃圾和毒素。

其实,在饮水量正常时,每个人一天大概排尿五到六次。

可生活中还有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喝了很多水的前提下也没有尿液,而另外一种是刚喝完水就想排尿。

这时大家都在好奇,究竟哪一种代表着肾不好呢?

为何有人排尿频繁,但有些人喝了水也没有尿?

首先,尿液的产生量确实跟饮水量有直接的关系。

若是处在同一个环境下,喝水多的人,尿液量自然会增多,但有些人之所以喝了很多水却没有尿意,也许是先天性的因素,简单来讲就是膀胱的容量比较大,饮入水分的量并没有达到排尿的点。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体内括约肌,若是有松弛的情况,就会出现兜不住尿液的情况,只要身体中有任何一点尿,都想要排出,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产后以及更年期女性的身上。

排尿异常,的确与肾脏有关

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在肾脏出现问题时确实会影响排尿,因为肾脏不好时水分并可能没有进入身体代谢就直接排出了,所以出现尿液增多的问题。

当肾脏的能力下降或者有炎症时,代谢水分的能力也会有所减弱,从而导致水分堆积在身体中,造成人体水肿的状况。

所以若是饮水量充足,但是并不排尿的话,就要观察身体有没有水肿的症状。

另外,倘若每天排尿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十次以上,这时必须得引起重视。

如果不是膀胱储存量过少或者精神高度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就要考虑是不是肾脏受损所导致。

排尿频率还和什么有关?

1.环境因素

其实排尿次数和外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处于寒冷的状态,身体内的水分便会通过肾脏代谢,进而进入膀胱,使人产生尿意。

而且在过冷的环境下,水分无法通过皮肤代谢同学,只能通过肾脏,这种情况下排尿次数才会有所增加。

2.精神压力

另外,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或精神紧张时,有些人便能明显感觉到自己想要去厕所,可是却并没有排出多少尿液,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种表现是人体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3.饮食

倘若最近一段时间摄入过多盐分高的食物的话,也会影响尿液的排泄。

因为在吃得过咸时,身体需要大量的水分参与食物代谢和消化,所以人会有明显的口渴感,这样一来便会喝大量的水,而且喝完水后,并不会有过于明显的尿意。

总而言之,尿液的排泄和多种因素有关。

在排除括约肌松弛或者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尿次数过多或者过少都要高度警惕。

因为很可能是肾脏受到了损伤,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身体,并且使用正确的方式来进行调理。